熊方軍 唐曉宇



摘 要:從黨的十八大與十九大的內容中可以看出:科教興國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本文以ACCAF6稅法教學是否采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因變量,以學生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與期末綜合成績為自變量,分別構建了支持向量機、人工神經網絡與logistic模型對ACCAF6稅法教學有效性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結果表明:支持向量機判斷與logistic模型判斷的準確率一樣,人工神經網絡判斷的準確率最低;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比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要好;logistic模型是最適合用于判斷建構主義視角下ACCAF6稅法教學有效性的分析方法。
關鍵詞:ACCAF6;教學有效性;建構主義;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61
0 引言
高校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的過程中,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教育消費的需求。但是從宏觀層面上說,在辦學條件與資源并未同步發展的前提下,數量與規模的非常規擴張必然導致質量的降低。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給教學過程帶來的困難不是僅教育經費能解決的,而應當增強某些高校教育質量意識。隨著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提出,說明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已成了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議題。
教育部于2018年9月提出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基礎。陳寶生部長指出:目前我國高校要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2019年2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唐咸僅在年度工作報告上指出,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大力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這些都表明了我國高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把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
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依賴于每門課程的高質量教學,高質量教學必須是教學效果比較好的教學。那如何評價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就成了當前教育應當研究的主要問題。
1 文獻回顧
與課程教學有效性相關的文獻主要包括以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中小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第二方面是中職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第三方面是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
1.1 中小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
關于中小學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文獻較多,如鄧亞楠(2020)指出當前高中化學的教學未能體現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高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試的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型難以實施。他強調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為了實現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目標,必須重視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阿依古麗·沙比爾(2020)認為開設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是樹立學生良好品質的重要手段,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從而最終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學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背景下,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而不太著重教學細節;她指出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以全息理論為指導,從教學的細節入手(王靜,2020)。
1.2 中職學校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
有學者指出中職學校專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對于物理這類公共基礎課程學生一般都不重視,從而使得中職院校的物理教學有效性難以實現;并針對中職學校物理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陳浩清,2020)。也有學者對中職學校計算網絡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手段與策略(溫明勇,2020)。
1.3 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
關于大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文獻也較多,如汪欣月、趙明潔(2020)、管恩京、張鶴方、馮超等(2020)分別對大學文科類專業課程翻轉課堂合作學習與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陳欣(2020)對高等學校通識課教育有效教學困境與對策進行了研究;陸曉洲(2019)對高等學校體育課的教學有效性進行了研究;馬三喜、董小宇(2020)對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陳湘(2019)、楊永旭(2017)分別對高等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與網絡環境下高等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等。
已有關于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大多是規范性研究,少有實證研究,本文將采用支持向量機、人工神經網絡與logistic等三種模型對ACCAF6稅法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對三種模型的判斷正確率與重要性指標進行比較研究。
2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是主觀存在的,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假設,或者說是一種解釋,這種假設或解釋不是客觀的,會隨著人的認識不斷地被新的假設或解釋所推翻;建構主義學習觀并不認為知識是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傳遞,而是學生通過自己過去的經驗與同學、教師的經驗進行交流,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建構主義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引導與輔助作用,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知識信息的輸入、儲備和提取的過程。從建構主義的這些特征可以看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是優于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的。因此,本文可以得到如下假設:
H1:采用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模式后的ACCAF6稅法教學平時成績要優于傳統(線下教學)教學模式下ACCAF6稅法教學的平時成績。
H2:采用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模式后的ACCAF6稅法教學期末考試成績要優于傳統(線下教學)教學模式下ACCAF6稅法教學的期末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