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師范院校是我國培育專業人才的關鍵平臺,在高等教育體系里地位特殊。高等師范院校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必須堅持主動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使課程符合學科的實際情況,才能真正達到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文章從開展聲樂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入手,探討了教學方法的優化途徑,提出了改革創新措施。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音樂教學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等師范院校非常重要,肩負著培養教師專業人才的重任。在聲樂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不但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聲樂能力,更要重視提高學生聲樂教育水平等綜合素質,推動學生的全面進步,為他們將來從事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必須幫助他們掌握聲樂基礎知識、情感表達技巧、編排組織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高等師范院校設置聲樂課程,根本目的是培養中小學專業教師,基于這一目標,教師必須關注教學的原則、內容和方法。
一、高等師范院校聲樂課程教學
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教學目的必須突出師范性
聲樂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設置的必修科目。高等師范院校設置這一課程的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即培育、塑造音樂教育工作者,為學生未來走上音樂教育工作崗位做好準備[1]。聲樂課程既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又具有藝術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聲樂理論、演唱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要突出音樂作品分析,注重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總而言之,在進行聲樂課程教學的時候,必須旗幟鮮明地突出師范性,最終實現培育合格的未來教育工作人才的目的。
(二)教學內容必須突出全面性
時代在進步,形勢在發展,人才培育的標準也不斷提高。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課程內容設置的全面性、豐富性,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學實踐中,應將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聲樂知識結合起來,一方面強化聲樂基礎概念教育,另一方面強調發音和演唱技巧、聲樂作品的展現方式,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吸收廣泛的知識內涵,從而實現聲樂課程教學的綜合目標。
(三)教學方法必須突出豐富性
社會不斷發展進步,聲樂課程教學必須與時俱進。教師應該自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通過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成長的要求。同時,按照演唱技巧、理論素養等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將教學時的演唱技巧與藝術性充分結合到一起。另外,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選用大班授課、小班授課的授課模式。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分層次教學等方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全面成長。此外,教師還要積極拓寬思路,探索不同的施教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
二、高等師范院校聲樂課程教學應遵循的思路
(一)加強聲樂基本功的訓練
高等師范院校開設聲樂課程,目的是促進學生更好地投身未來的教師事業。要實現這一目標,扎實的聲樂基本功非常重要。因此,開展聲樂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推動聲樂學習有序、順利地進行。
基本功包括發聲、共鳴、吐字等多方面的內容,其訓練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它的學習過程非常艱苦、復雜。總而言之,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基本功放到第一位,讓學生真正學會基本的技巧。要嚴格把控課堂教學這關,教師要憑借自身過硬的素質,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情況,發現問題之后,要及時指出,嚴格要求學生改正。
(二)尊重聲樂學習的規律
聲樂學習的規律性很明顯,同時,歌唱的聲音也有明確的標準。要想發出美麗動聽的聲音,必須依靠人體多個器官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來實現。要實現人體器官的良好協調,必須經過長期、艱苦的練習。在整體設計上,聲樂課程呈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特點,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特別是對于初學的低年級學生,不應要求過高、訓練強度過大。否則,不但實現不了預期的效果,相反,會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們要一步一個腳印,引導學生持續、堅持訓練,扎扎實實地學會聲樂技能。要教導學生不要攀比學習進度,而應客觀地評價自身情況,樹立與自身實際相一致的學習目標,穩步推進,扎實學習。
人體多個發音器官協調一致是發出美妙聲音的前提,但每一名學生個體特征不一樣、歌唱器官不同、基本功掌握不同、音樂語言熟練程度不同。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了解每個學生,觀察他們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有針對性地制訂出個體化培育計劃,在挑選歌曲時要契合學生自身的特點。總之,教師們要真正掌握好、運用好聲樂學習規律,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三)著重培育歌曲演唱表達能力
聲樂學習的過程,是二次創作的過程。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要真正將歌曲演唱表達作為教學重點,切實抓好、抓牢,讓學生不斷形成健康的聲樂心理。音樂是人肉體與精神、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機結合[2]。也就是說,演唱技巧是歌曲心理與情感表達良性互動的結果。要想真正掌握歌曲演唱表達能力,學生們必須鍛煉健康的歌唱心理,學會高超的歌唱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歌唱方式。
三、高等師范院校聲樂課程教學的優化途徑
(一)運用整體教學法
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大都會走向不同學校的講臺,培育新一代的人才。因此,通過聲樂教學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質非常重要[3]。整體性教學方法突出音樂形象、生理與心理素質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高等師范院校聲樂課程教學的實際高度契合。要正確地歌唱,必須強化學生自身的基本功訓練,并將其自始至終貫穿到聲樂課程的教學中,同時,要培養他們科學的呼吸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質。唯有把這些素養都協調好,并投入真實的情感,學生才能克服演唱時的緊張感、自卑感,才能養成強大的心理素質,進而實現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目標[4]。
(二)運用誘導式教學法
誘導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過由普遍對象向特殊對象的過渡,由簡單觀察向反復觀察的過渡來開展聲樂教學工作,真正踐行循序漸進的教學,使學生逐步把精神聚焦到學習中去,并時常提醒他們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學習狀態。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學生在發音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通過誘導式教學法,真正讓學生自覺融入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采取誘導而不是灌輸、強迫的方式,發現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挖掘學生的潛力,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聲樂課程與眾不同的魅力。
(三)運用反思性教學法
所謂反思性教學法,指的是不斷對聲樂教學目標進行反思、研究,促進聲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學”與“教”相互協調,將二者有機結合到一起,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們搭建更多自我展示的平臺。通過運用反思性教學方法,首先,有利于教師授課水平的提高,促進聲樂教學質量的改善。比如,運用反思性教學,老師會有更多的耐心,細致入微地給學生傳授發聲原理、具體方法,為他們仔細挑選那些整體性強、優美暢快的教學歌曲。其次,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對聲樂課程的喜愛之情,有效調動他們的主動性。比如,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教師統籌把握演唱風格,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演唱水平的提高,是否符合師范性要求,是否真正符合學生將來從事教育事業的現實需要。
總之,反思性教學法是聲樂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應用性最強的一個教學方法,教師們應該積極對此進行探索,進而促進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四、結語
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實現了方式、方法的創新與發展,但還是存在不少不足之處。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們應該積極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調整、優化教學方向,創新教學理念,探索一套能夠推動聲樂課程教學發展的新模式,并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為他們畢業后走上教育崗位、進行音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博.柯達伊教學法在高等師范院校中的實踐研究:以黑龍江省黑河學院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范娟.高等師范院校聲樂課程教學現狀及發展途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198-199.
[3]張紅漫.高等師范教學聲樂演唱教學方法之研究[J].黃河之聲,2018(10):73.
[4]張琦佳.淺談歌唱者的心理狀態[J].當代音樂,2016(15):74-76.
作者簡介:
李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及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