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娟
摘 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并非新事物,但是新課標當中卻是首次提出。此種方式和傳統的單一媒介閱讀教學不同,不局限于封閉的師生互動,是在開放性的基礎上,強調“跨越”,更注重“整合”,體現時代精神,圍繞言語活動有效地展開。在閱讀多種媒介的語言材料中,了解規律,掌握信息,加大判斷,提高閱讀質量,交流深度融合,突出特征,向著多元觀點激烈碰撞實施延伸。因此,文章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之后,結合現狀,合理把握跨媒介閱讀的特性,針對性地制定出科學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跨媒介閱讀;交流策略
一、 問題的提出
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課標》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學習進行了清晰的界定。從傳統的角度看,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語文學科素養的基礎上,加強互動,以此來延伸對應的閱讀方式,促進下一步的建設和素養發展。傳統文化閱讀下,教師和學生之間主要是以文字材料閱讀為基礎,進一步向著深化閱讀的方向延伸,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此種方式不僅閱讀速度不高,并且閱讀質量偏低。此時,想要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從課本上解脫出來,那么就需要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大不同媒介的辨識程度,保持很好的特色性,選擇合理的表達方式,以此來增強學生對媒介綜合信息合理使用的能力。也就是說,不管是語文學習資源的擴張,還是對以后學習的一種沉淀,都需要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基礎上統籌發展,加大基礎建設。鑒于此,核心素養下,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是如何實施延伸的?如何提升提高學生跨媒介的素養?就成為目前形勢下眾多學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二、 核心素養視野下的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策略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理解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以自身獨有的優勢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并且跨媒介閱讀和交流與傳統理念下的閱讀交流方式存在著很大的不一樣,不管是哪一個階段,都需要在學習跨媒介時,獲取對應的信息,進行良好的呈現與表達。另外,可以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梳理性建設價值。想要從本質上觀察到其中存在的發展路徑和延伸的規律,那么就需要在跨媒介的分享中,增強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的信息內涵,保持實事求是的建設態度。在學習任務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規劃和建設性,向著不一樣的方向實施對比。例如,學生在使用此種類型的任務群進行學習的時候,需要根據媒介與語言輔助工具的主要特征,結合不一樣的媒介,進行獲取和處理,加大應用能力建設,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策的基礎上,轉化媒介的表達交流方式。并且在信息化的基礎上,信息資源呈現了較強的復雜性與多樣性,質量也高低不等,只有增強學生的甄別能力,那么才可以合理地引導學生使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進行閱讀思考。在深入的探究中,大家可以感知到不一樣的媒介中,傳播文化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此時,就需要在擴大交流的基礎上,增強文化欣賞范圍,加強創新。
在語文學科素養建設的基礎上,需要根據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現狀,針對性地制定出科學的解決目標。不僅需要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傳統的三維目標實施整合,還需要為學生以后的價值觀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此時,就需要在語言、審美、思維、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同步性建設。那么,在開始的時候,就需要在日常的學習邏輯下,使用不一樣的語言表達方式,加大信息的傳遞,進行思維能力的強化。在語文知識的選材上,保持經典的建設,維護文化的根基發展。從另外一個視角看,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過程中,還需要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整合思維,體現一樣媒介下的不同發展規律。學生在看到不一樣媒介的時候,需要從中獲取不一樣的信息,并且加大理解和質疑,在溝通和思考之后,就可以推動語文教學的轉型。那么,核心素養的視角下,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可以在評價的基礎上,分析不一樣的維度,優化對應的教學方式。
(二)文本媒介和影視傳播媒介教學表現和影響力的異同
從現實的角度看,《林黛玉進賈府》屬于經典的文學片段,不管是在影視劇當中,還是在戲曲中,還是在廣播節目當中,都需要在多元化的渠道建設下,加大媒介的閱讀和交流。《紅樓夢》第三回中的《林黛玉進賈府》部分,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在了解林黛玉個性的基礎上,感知人物的主要特征。
從文學形象視野講,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對文字進行整合,之后激發對應的創造力,體現不一樣的思維理解和對角色的詮釋。很多時候,學生的理解與朗讀者的速度無法匹配,忽視了一些內容上的東西,讓讀者的速度跟不上延伸的思維。此時,學生在對文學作品進行落實的時候,不少人會限制了想象力。但是,實踐中需要使用不一樣的文學形象,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整體性把控。
從學習效果來講,不同的學生對于《紅樓夢》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媒介,在選擇的方式上,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吸收效果。從傳統的角度看,只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夯實閱讀基礎,才可以縮小學生和作品之間的距離,加大互動性。使用視頻資料的方式,就可以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讓表情達意變得更加具有立體感。在實施閱讀的時候,需要相關的人員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在對白、獨白、旁白等內容的基礎上,加強理解,保持聽說讀寫的科學性,增強對應的思維力度。學生也可以根據記憶的需要,不斷地理解和分析,開闊自身的視野。
(三)教學實施中應合理選擇,深耕細研
核心素養下,語文教育的重點就是在此基礎上實施延伸的。在跨媒介的視野下,首先,需要思考誤區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延伸,信息化的建設就更加直觀地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此時,就需要在首選的基礎上,分析傳統的文字閱讀,加大思維的建設,解決逐字逐句理解的問題。例如,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過早地將影視媒介融合其中,那么學生的文字閱讀審美就會處于疲勞的狀態。并且還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學生帶入了“以觀代讀”的誤區當中。從信息媒介的角度看,對于經典對策標準化來說,在審美形式上比較的單一。在大眾的基礎上,就需要轉變理念,加大多感官的建設,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