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會
摘 要:初中生不僅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同時也是豐富情感形成的重要期,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創新下,重視學生情感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與正確價值觀念,這便成了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加強情感教育是新課改的明確要求,初中語文是加強學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工具,教師要從審美的角度去把握和領悟教材,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促使學生的情感世界發生積極的變化,并且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樣的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文章將結合新課改提出的任務與目標,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恰到好處地融入情感教育,以此起到促進學習成績提升以及學生品德培養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現狀;策略探討
一、 引言
語文是一門具有豐富情感特色的學科,對啟發學生的表達能力、情感陶冶、思想覺悟都有著非常大的啟示意義,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感教育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的情感朝健康的方向發展,促進學生不斷豐富情感世界,并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通過自我反省并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水平素養。
二、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現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教師關注不夠,情感教育滯后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開發,還導致語文情感教育僅僅停留在淺薄的階段,甚至個別語文教師誤以為情感教育對提升學生的知識文化學習和考試成績沒有太大的作用。由于他們對情感教育的關注度不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無法將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也無法被激發出來,致使學習效果不佳,學習狀態不良,進而無法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由于缺乏對情感教育的準確認知,仍有不少教師沿用慣常的教學方法,沒有創新,把學生看作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個體,進而無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發揮出來,也無法使學生領悟到文章中蘊藏的豐富情感,更別提情感熏陶與感染。教師固守一個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率很低,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部分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長期影響,注重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和權威性,控制著整個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行為,在課堂上一切都按照教學設計進行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主體地位無從體現,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什么存在感。這不但沒有體現出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也削弱了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熱情洋溢,學生在講臺下聽得懨懨欲睡,課堂氛圍極其沉悶。而且這不但達不成對學生情感教育的培養,語文教學還無法有效開展。
(三)教學任務繁重影響情感教育的實施
部分經濟落后的偏遠山區學校,師資數量遠遠達不到教學任務和語文課程的配置,不少語文教師都是要教兩個班,有時由于生二胎的同事休產假,又不得不兼任第三個班的語文課,不少語文教師還要兼任其他學科和班主任,甚至有個別偏遠山區,整個學校只有一個語文教師。如此一來,縱使語文教師有三頭六臂,也是疲于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開展教學,難以去實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這與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相違背,情感教育嚴重缺失。
(四)教師隊伍中情感素養不高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情感素養和教學藝術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始終,但縱觀語文教師隊伍,雖然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情感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依然無法深入透徹去解讀情感教育理念的真正含義,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只保持了教師的權威性卻忽略了語文豐富的情感內涵,情感教育的發展步伐僅僅停留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完全沒有深入認識到情感教育還能完善學生個性,進行情感的優化,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的意義,沒有與時俱進地體現新課改的目標與要求。
三、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一)豐富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
語文是語言文字情感都很強的學科,該學科帶有很強的靈動性,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是加強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初中學生,雖然生理發育很快,但心理發育相對而言卻緩慢,不少初中生的心理都比較幼稚,還未真正成熟,他們的情緒不夠穩定,情感也比較缺失,故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育實際,通過豐富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譬如在執教《孔乙己》一課時,教師在設計這一課教學時,可加入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表演,讓學生飾演文章中角色,在飾演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去體驗不同人物當下的情感世界,同時對舊社會的認知更為透徹,從而陶冶學生熱愛新中國,擁護共產黨的高尚情操。
語文課堂上不同的情感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人生感悟,為學生未來的人生之路鋪墊基石。情感教育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熏陶情感,不斷豐富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并形成積極的認知。譬如在執教《鄉愁》時,可以安排戶籍不在本地的學生先聊聊他們的故鄉和對故鄉的美好印象有哪些,相信學生的侃侃而談一定會激發他們內心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和無盡思念,促進學生與作者的情感不斷交融,既注重了學生情感教育的加強,又享受了情感教學的樂趣。
(二)鉆研教材,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初中情感教育就是要培養和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促使學生身心不斷得到健全發展,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對此,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課本中的情感因素,采用適當的方法激起學生共鳴,使得學生情感不斷得到豐富與升華。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教材中每個人物的形象去感染學生,體會每個人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形象,引發學生思索,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更能體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感受到真善美。譬如在執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剪裁一些父親的背影來制作成短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出來,通過視頻讓學生可以更直觀看到每一位父親對子女深沉的愛,激發學生對自己父親的情感,把學生帶入到濃郁的父愛如山情感之中。同時讓學生聯系自身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真正理解到父母對自己真情實感,是否真正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是否能讓父母少操一份心,多露出幾分笑容?除此之外,課后還可以布置小小的學習觀察任務,讓每位學生回家用筆記錄下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幫助個別對父親有偏見或情感疏遠的學生,真正能體驗到原來父親一直在身邊,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情感震撼,解開對父親的心結或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