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摘 要:創新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理論。創新一直是流行的話題,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有效課堂,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核心任務,如何創新教育,成為新形勢下教師討論的熱點。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貫徹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學習意識、發展學生能力,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文章基于創新教育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問題,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提出了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教育;有效教學;策略
創新教育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站在新課標的高度,樹立新的育人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學,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探究創新教學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和實踐意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教師應根據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將創新教育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改變互動少、缺乏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對創新教育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對一線的同仁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 生活即教育,凸顯物理教學生活化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新課改,主要理論之一就是“生活即教育”,物理新課標中明確闡述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運用生活案例展開教學,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升物理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減少陌生感,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主動探究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優化課堂結構。
以《浮與沉》的教學為例,“浮”與“沉”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這些普遍現象入手,讓物理知識不再抽象,增強知識的直觀性、生動性,使物理課堂妙趣橫生。如,筆者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現象,哪些物體在水中上浮,哪些物體沉入水底。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找的材料,如,泡沫板塊、鋼珠、硬幣、磁鐵、空塑料瓶、空玻璃瓶、橡皮泥、雞蛋、橘子等,猜想哪些物體放在水里能浮出水面,哪些物體會下沉,再讓學生一一放到水里,親自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學《聲音是什么》時,我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聲音,包括大自然的聲音,如風聲、雨聲等,尋找人們的聲音,如笑聲、哭聲等;讓學生拿出一張紙,想出幾個辦法,讓這張紙發出聲音;教學《摩擦力》時,我讓學生回想生活中摩擦力的現象,如粉筆寫字、鞋底的花紋等,再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自主探究摩擦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生活化教學的運用,融入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熟悉的方式展開教學,再從生活現象出發,設計實驗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也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而優化了課堂結構,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 趣味教學,彰顯物理教學趣味化
物理教師摒棄傳統教學理念,運用生活化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并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物理教學擺脫乏味,以趣味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打造有效、高效物理課堂,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綜合素養的提升。
靈活運用創新教學方法,首先應根據學生喜歡玩、喜歡游戲的特點,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入手,以趣味化的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如,合理融入游戲、競賽等活動,減少物理學習的枯燥感,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新授課前的預習檢查環節,教師可以針對預習提綱中的內容,結合教材重點知識,巧妙設計問題,以“闖關”或者“搶答”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游戲、競賽中鞏固知識,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如,筆者提出問題:
(1)聲音是由于物體______產生的。
(2)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______;固體、______、______都可以發聲,都可以作為______。
(3)聲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中傳播,但不能在______中傳播。
……
概念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快速反應并搶答,搶答對一題加5分,錯一題扣5分,最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得分高,得分最高的小組將榮獲“學習之星”稱號。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中起到有效復習的作用,也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有效課堂的開展。
趣味教學手段的運用,還應注重啟發的趣味性、凸顯操作的趣味性,轉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當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攔路虎時,教師應給予引導、鼓勵和啟發,引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例如,教授“串并聯電路”時,當學生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沒亮。此時,學生會向老師發出求救的信號,而如果教師直接幫助學生排除故障,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引導學生檢查線路連接情況,用導線重新連接,讓小燈泡亮起來。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改變思維定勢,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最終有效解決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趣味教學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創新教學方法,營造學生樂學、想學、會學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助推課堂教學擺脫低效。
三、 踐行“六大解放”,凸顯物理教學主體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教學理論之一,是“創新教育”實施的主要策略。“六大解放”指的是解放學生的手和腦,解放學生的口和眼,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在物理教學中,貫徹“六大解放”,并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優化學習方式,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綻放活力。
在物理教學中,踐行“六大解放”,首先應開放課堂讓學于生將學習的主動權、知識的構建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例如,在進行《物體的密度》教學時,筆者改變傳統的灌輸教學方式,而是通過問題、活動的設計,促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參與。如,筆者首先借助PPT為學生呈現兩個顏色相同、形狀相同、大小相同的金屬,并且告訴學生,一個是鐵、一個是鋁,然后提出問題:你有什么方法,鑒別出哪一個是鐵,哪一個是鋁?問題提出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再借助PPT為學生呈現大小不同的青芒果圖片,創設真實的情境,并提出情境化的問題:物體的質量和它的體積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你能概括出普遍性的規律嗎?你能驗證這個規律嗎?找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問題串提出后,把課堂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動腦動手,先對“物體質量和體積大小的關系”進行猜想,如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 ? ?;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 ? ?(相同/不同),引導學生在假設、猜想的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包括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操作等,讓學生自主、合作。在學生驗證了自己的猜想之后,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又會有怎樣的關系?同樣讓學于生,教師只給予學習的引導、方法的點撥,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的創新力會得到強化,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