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摘 要: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初中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邏輯思維的訓練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章主要對綜合應用能力的概念、對學生進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基礎以及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綜合應用能力;學生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自然學科,是組成初中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初中數學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角色,對自身所負的責任應該有清楚的認識,要努力將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而有趣,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從而成為具有較強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優秀人才。
一、 解讀綜合應用能力
綜合應用能力指的是學生除了對課本知識掌握之外,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學過的知識。運用初中數學知識,按照其層次變化可以分為兩個板塊:一方面是運用數學教材的內容,含有計算能力、拓展能力和把理論運用到現實中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發展與促進自身創造力,進而使數學教學水平能夠得到發展與提高。數學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 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的基礎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的重要教學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這已經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同。要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必須遵循“人本教學”理念,堅持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二)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使學生學習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滿足,使其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學生愿意深入學習和研究數學,為學生研究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使學生具備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少走彎路,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能得到提升。而這兩點作用相結合,就能為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教學內容不僅包括教材內容,還包括學生自己搜集與整理的輔助學習資料。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自由予以尊重,積極組織并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通過不同渠道獲取數學知識。這些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找到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 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策略
(一)按照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得到培養
數學概念和規律大多從實際問題里抽象而來。因此,在進行數學概念和規律教學時,教師簡單做文字講解,分析與討論也不結合其內在原理,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無法掌握要領。只有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應用意識得到提升,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行探討與分析,并結合實際案例,學生才能理解到從抽象知識到具體知識,再由具體知識到抽象知識的轉變過程。例如,在學習《絕對值》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運用數軸講解絕對值的定義。在數軸上標注數字5和-5兩個對稱的點,通過讓學生數線段,分別找出5和-5與原點之間的單位長度,考慮兩者關系,并引導學生對絕對值的定義進行歸納總結。為使學生對絕對值的定義更加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采取同樣辦法,尋找0、a和-a的絕對值,使他們理解到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絕對值是相等的這個規律。
(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
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是教師進行理論教學就能達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對舊知識進行鞏固,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將不一樣的三角形展示給學生,并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內角是什么。外角又是什么,然后拋出問題:拼接方式可以算出三角形內角和嗎?拼接方式能算出外角和嗎?如何算出來?請證明你的結論。大部分學生這時可能都找不到思路,教師這時就應該起到引導作用。教師拿出課前準備的三角形,讓學生剪剪拼拼,理順思路,思考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的求法,并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都是恒定的這個結論。最后,再次引出問題:如果三角形的形狀改變了,會不會影響到這個恒定值呢?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繼續實驗,且樹立分類思想,分別找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在交流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其他方法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比如,利用平角的性質,或者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結束探究后,教師應該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和,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解自己的推導過程,使同學們都可以從中學習或反省。這個教學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回憶以前學習類似知識時的分析探究過程,而且使學生主動實踐,親自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奠定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通過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找到解題思路,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學習思路可以得到優化。學生還可以針對一個問題,回顧以前的知識,使得新舊知識能夠融合轉化,促進學生整合知識時具有新的思路。
(三)引入實驗,動手實踐
費希特曾說過:“所有的理論法則都依賴于實踐法則;如果只有一條實踐法則,那么它們就都依賴這一條實踐法則。”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過:“凡在理論上必須爭論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現實生活的實踐來解決。”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我們應該結合數學教學與實踐,千萬不能說教學只是理論教學。數學學科與英語、語文等學科區別很大,數學具有較強實操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小實驗,并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從而培養學生數學實際應用的意識。例如,學習平面圖形的穩定性時,我們要比較三角形和四邊形誰具有穩定性,教師就可以在做教學準備時,拿幾根木條、錘子與釘子,利用釘子把木條釘成三角形,再讓同學們扭動該三角形木架,并觀察此木架是否發生形狀改變。接著,教師選擇四根木條,并釘制成四邊形,再讓同學們扭動該四邊形木架,同樣進行扭動,并讓同學們觀察該木架有沒有發生形狀改變。通過小實驗,同學們親自感受到無論怎樣扭動三角形木架,其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