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艷
摘 要:思維導圖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來說,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義,在小學英語甚至所有科目的教學工作中,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是零散的,非常需要用這樣一種方法來進行梳理和總結,如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故事教學效率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文章作者憑借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探究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課堂,希望對眾多教育者有所借鑒。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案例分析
一、 引言
英語是一門人文語言學科,而閱讀是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教材的內容閱讀量大,涉及的知識面廣,再加上自身語言積累不足,因此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困難。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深入地思考如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如何能把復雜的文章講得通俗易懂,讓學生容易理解。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能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得更加透徹,往往會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單獨的詞匯和句子,并且對詞匯和句子、段落進行細致的翻譯,但是這種方法的弊端非常明顯,雖然有助于學生對關鍵詞句的理解,但是學生對于文章整體的把握不夠;其次學生在面對文章時,對教師有依賴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
二、 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在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預習課文,能提高預習的效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教學完成后,可以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記憶,提高復習效率。每一個思維導圖都是由無數的邏輯關系和知識點組成,邏輯性強,知識點細致清晰。從一個點出發,根據具體內在聯系,不斷向四周延伸,不斷將細節細化,最終形成思維導圖,可以說思維導圖是發散思維的完美體現。
(一)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1. 把握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師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快速地對英語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設立出自己所要講授的知識體系,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快地掌握該節課的重點難點。學生經過教師簡單的指導,在教學前可以通過簡單了解思維導圖發現不能夠自己理解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有效提高預習效率,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 實現個性化教學
教學作為教師教學的中心工作,是學生能否有效掌握知識的重要一步。教師將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用思維導圖快速地呈現出來,構建出知識與知識的聯系,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獨特的知識體系,而且體系更加的清晰明了。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知識構建,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快速掌握知識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為下一步有效、牢固地記憶知識打好基礎。
3. 方便課后鞏固知識內容
教學完成后,及時的復習可以使學生克服遺忘,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整理,可以使知識點的脈絡更加清晰,學生便更易于復習和掌握。學生通過親手繪制思維導圖可以使知識點記憶更加牢固,復習效率可以加倍提高,通過對知識網絡進行回顧,能夠很好地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鍛煉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
三、 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閱讀教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深受兒童喜愛。利用繪本故事進行教學,能夠調動兒童的興趣。繪本故事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有單元主題的拓展故事,有傳統文化的故事,也有對話類的故事,這些故事構成了豐富的閱讀教學內容,如何將講故事的方法運用到實踐中也是廣大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傳統的英語課堂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被動聽講,師生缺乏有效互動,教師對于學生聽講的效果也無法得知,因此課堂的氣氛比較沉悶。而繪本故事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還能學到知識,因此文章研究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
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優秀的學習成績,還要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因此教師要進行教學方式上的調整,適應現代化的人才培養需求。英語新課標中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區分了一級和二級,如何運用有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故事閱讀能力是當前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近年來,思維導圖被應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且有了較大的成效。借助思維導圖,運用各種形狀的圖形和各種顏色的線條,可以幫助學生總結、記憶和復習,使其在對文章掌握全面的基礎上,對細節的把握更加到位,全方位地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 思維導圖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教學中的案例分析
(一)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有效教學
小學生性情活潑好動,喜歡有趣的事物,進入課堂之后,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傳統的文字相比,思維導圖的形式更加多樣化,能呈現的內容也更加豐富,更貼近于生活,受到學生的喜愛。思維導圖采用圖畫的方式繪制,同學們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顏色、圖案,讓整個思維導圖看起來更加的美觀。繪制導圖要結合英語故事的內容,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文章的框架結構和內容要足夠的了解,對于一些不懂的單詞意思要去查字典解決,因此學生為了繪制導圖,會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問題,通過手、眼、腦的共同作用,來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刻。
在以往的閱讀文章過程中,學生缺乏思考,對于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把握不到位,聽了上句忘了下句,學習的效果不佳。而運用了導圖之后,先理清文章的整體結構,再去分析重點的詞句段落,從全局出發,再到部分,分層次地閱讀,使文章的內容結構一目了然,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也增強了,學習效率也得到提高。
例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英語單元“Colours”教學時,單元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能認識顏色,并且在看到顏色的時候能準確地說出對應的英文單詞。小學生可能一堂課很難記住這么多的詞匯,教師可以讓小朋友先在紙上畫出一道彩虹,我們都知道彩虹有七種顏色,畫好之后在彩虹的旁邊寫上對應的顏色單詞,這樣讓學生一邊看顏色,一邊對照單詞去進行記憶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