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珍
摘 要:在我國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背景下,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受到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關注,農村小學教師身上肩負著教育的重擔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責任,所以現階段,創新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理念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
關鍵詞:人本化管理;農村小學;班級管理;方法策略
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教育制度也逐漸完善,特別是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被社會廣泛關注。農村的大部分小學都缺乏完善的設施,而且仍然被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所束縛,在班級管理上也有許多突出的問題。因此,農村小學創新管理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簡單分析如何將人本化管理理念運用到小學班級管理中。
二、人本化管理理念對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新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理念已經不再適應,教育的改革對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把人本化管理和小學班級管理相結合。所以,在教師的管理工作中,人本化管理是靈魂和核心。小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而老師是小學班級管理的引導者,所以老師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用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方式來進行班級管理,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人性化環境中快樂成長;對于老師來說,能夠讓老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得到提升,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
三、當前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
(一)教師班級管理的理念落后
由于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變得越來越容易,因此大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方式沖擊著老師的思想觀念。對于這些先進的理念,老師需要用開放的心態來接受,也要篩選和鑒別,在確保能夠促進課堂教學創新的前提下,摒棄過時的思想觀念,在具體教學中運用新思想,保證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農村小學對于班級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在對國內的農村小學教育進一步研究時可以看出,許多農村小學對班級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農村小學的老師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對現階段的農村學校來說,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這就使得學校在進行教師招聘的時候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一次次降低對教師能力和素養的基本要求來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在這種前提下,教師缺乏專業能力素養,就導致他們對班級的管理工作沒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沒有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其次,和城市里的小學相比,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周圍環境和師資力量等都比較差,這種情況導致老師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信息,也就無法理解和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老師有關注班級管理工作的想法,也無法看見成效和作用,從而使班級管理的效果遠不盡如人意。
四、對人本化管理理念缺乏足夠的認知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沒有一經出現就開始流行起來,而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才被人知道的一種新型管理理念,在當時這種管理理念并沒有被廣泛宣傳,使得大部分的學校也沒有正確認識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所以這種管理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在大部分公司的眼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僅僅是能夠使員工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得到明顯的提升,或者是能夠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和熱情,甚至對人力反復利用乃至壓迫的管理理念,這種行為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適得其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古代就是民本思想的映射,有道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由此可知,一個國家想要和平安定,就離不開百姓的安定。所以,如果站在儒家思想的角度來看,只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的發展才會變得日益穩固,堅不可摧,可見,所有的管理理念都要把以人為本放在第一位。
五、促進農村小學班級管理成效的方法策略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人本化管理面向的主體是人,管理的主體也是人,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是情感交流的橋梁,因此,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是班級人本化管理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其中需要重視的是,情感的交流不只是表面上的語言交流,更是心靈和靈魂之間的交流,老師只有真正進入并了解學生的內心深處,才能夠明確學生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以此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快速發展和進步。還有,老師要懂得尊重和欣賞學生。
(二)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老師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培養出來的三觀和信仰等,良好的班級文化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老師的態度和引導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和生活,同時,良好的班級文化也會使學生萌發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對以后的生活充滿向往,調動起對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老師和學生會一起努力奮斗,學生也會配合老師的教學。因此,創建良好班級文化能夠使班級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三)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只有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學生能夠自主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因為老師不能每分每秒都監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不能事事都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所以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不但可以使老師的教學負擔大大減少,還可以使人本化管理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自主管理主要指的是學生用自己的意識來支配自己的行為,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對自己進行控制,是人本化管理的一種方法。學生在自主管理時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自信,自信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能夠自我反思和評價,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二是要有良好的三元意識,即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得如何,通過自主管理,不斷總結積累經驗,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四)讓家長實現配合
農村小學的學生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只有老人陪在學生身邊,這就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的性格存在缺陷,有的自卑、有的叛逆、有的寡言。所以,老師在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也不能忽視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狀況。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心中的煩惱和問題,并及時給出解決的方法,而且老師在表達的時候也要注意言辭,不能過激,用溫和的語言來鼓勵學生,讓他們重拾信心。此外,老師要與學生的家長多溝通交流,學校和家庭雙方共同努力,改善學生的情況。相對來說,農村家長的思想觀念比較傳統落后,在管理學生的時候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老師要及時跟家長交流,與家長一起研究問題,并及時解決,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綜上所述,人本化管理理念對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表現出人文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所以,作為老師,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用心對待學生、愛護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關注,讓其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品質,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翟秀娟.實行人本化管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淺析班主任管理中的德育[J].內蒙古教育,2019(09):122-123.
[2]李國椿.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促進農村小學班級管理成效[J].中華少年,2020(04):29-30.
[3]張順朝.淺談如何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J].才智,2020(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