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蘭
摘 要:文章基于對小學語文精讀課文教學情況的了解,闡述了適性教育對小學語文精讀課文的重要意義,針對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了明確教學目標、精準選擇資源、創新教學方法等優化策略,以滿足小學生個性特點,為教育教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精讀課文;適性教學
一、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閱讀教學來說,是深化知識內容,加強文本與師生之間思維溝通的動態過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想要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水平,需要將適性教學滲透到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適性教育對小學語文精讀課文的重要意義
(一)外在條件
適性教育是一種教育手段及方法,換句話說指的也是“個性化教育”“人本教育”,都是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開展具有針對性特點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行為貫穿于學習始終,才能充分發揮其真正含義。從外在條件角度看,適性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核心,不僅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個性需求,還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還能促使小學生逐步掌握精讀課文的技巧和能力,對語文閱讀知識進行深化理解,進一步提高自身語文閱讀知識專業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綜合素養等,積極開展小學個性和情感教育。在加強學生教育和管理上,需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準,嚴格按照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發展理念,對語文教育課程方法和教育模式進行優化,能夠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發展個性環境的同時,推進小學語文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內在需求
小學階段學生具有靈活性、活躍性、好奇心強等特點,而語文閱讀中涵蓋的知識也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特點,而對適性教學方法來說,注重對人的完整性培養,能夠在傳授閱讀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實現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水平、思維情感等多方面的和諧發展。適性教育還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習習慣等基礎上,以此為依據才能有效制訂精讀教學方案和計劃,促使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運用適性教學方法進行精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輔助作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章內容,實現精細化了解和掌握,從而創造出和諧優質的課堂教學環境,同時還能加強師生之間的緊密聯系,實現學生興趣和情感的培養。除此之外,適性教育在精讀課文教學中,在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后,還要以情感為基礎開發學生潛能,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切實達到精讀課文,不斷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 現階段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文閱讀方法較為單一
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精讀課文,必須要強化適性教學的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仍受到傳統教育影響,沿用單一的講授問答方式進行課文內容細化,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會大幅度降低課堂參與程度。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沒有明確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沒有全面深化了解,以至于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都處于較低水平。再加上教師沒有發揮自身主動性,積極探索創新閱讀方法,難以有效開展精讀課文教學活動,對小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起到一定阻礙作用。
(二)忽視閱讀能力培養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閱讀教學來說,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選擇,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但是現階段,仍存在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或者是關注點僅僅停留在閱讀習題講解和閱讀內容分析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片面性特點,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產生較強的限制作用。比如:教師在沒有明確學生個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運用分析文章結構和段意理解的方式進行講授,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相應信息,不僅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含義,還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甚至會喪失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過度地依賴老師教學,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
(三)沒有實現個性化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單調,沒有實現個性化教學,也是導致教學質量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難以滿足適性教學的實質性要求。現階段部分小學仍存在閱讀內容單調、閱讀模式老舊等不良現象,且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也局限在教材文章中,沒有得到進一步拓展,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對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拓展范圍產生限制。除此之外,教師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個性特點,通過規章制度來限制學生的學習行為,難以從觀念、心態和情感方面拉近師生之間距離。與此同時教師也沒有深刻了解適性教學的具體含義,從而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優化教育目標和管理方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開展,難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四、 小學語文精讀課文適性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適性教學重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閱讀本身就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而教師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如何科學高效地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知識。教師想要充分發揮適性教學的重要作用,第一步就是要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將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內容進行明確劃分,想要突出適性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要在全面了解學生差異性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認知水平等多方面來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確保其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精讀課文上,在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需要注重對文本的解讀、分析和研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精讀課文課堂教學階段,教師要注重閱讀方式方法的應用,在突出小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輔助作用引導學生深化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知識內容。通過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感受,能夠從探索、學習過程中思考感悟知識內涵,在享受情感熏陶的同時獲取思想上的閱讀審美樂趣,切實構建出適宜學生身心健康法發展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