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娟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處于長足發展之中,教學改革創新成為不可規避的首要課題。新一輪教學改革如火如荼,英語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科目,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快課堂組織模式的創新步伐極具必要性?,F結合當前教育形勢,明確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并立足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針對教學創新的有效落實途徑展開探討,以期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推動學生英語素養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創新;教育改革
一、 引言
在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發展的現如今,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教育價值不可忽略。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點,是英語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關乎學生英語學習的長足發展。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教學需求,以及教學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制衡成為教師普遍存在的教學困惑。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影響之下,課堂教學局限性愈加凸顯,教育新思想的貫徹落實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之下,立足素質教育新形勢以及社會發展新趨勢,加快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創新尤為重要,以促使英語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展現教育價值。
二、 教育改革視域下加快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面對教育形勢的轉變,傳統的背書式英語教學模式飽受詬病,原本應該生動豐富的語言課堂被紛繁復雜的理論知識與解題技巧所充斥,高投入低回報的教學低效問題使教師陷入教學疲態。而學生則呈現苦學狀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與素質教育要求漸行漸遠,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針對此情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主張,構建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高效英語課堂迫在眉睫。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墨守成規的教學思維,積極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生認知情況,以創造性思維將其融入實際教學之中,形成自主、互動、實踐的英語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創新促使師生從瑣碎的英語知識中跳脫出來,理解英語語言學習本質,體會英語語言魅力,獲得英語學習成就感。借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及實踐能力,加快素質教育精神的有效落實,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三、 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一)新舊教學觀念處于膠著狀態
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化的如今,來勢洶洶的素質教育新理念與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正面交鋒,呈現鮮明的兩極分化,陷入膠著狀態。具體而言,“尊師重道”“師道尊嚴”是中國文化傳統,但是由于認知的局限性,反而形成了初中英語教學改革道路上的重要阻礙。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導致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失衡,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欠缺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而且批判性思維薄弱,形成了照單全收式的英語學習觀念,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雖然教學創新已然提上英語教學改革日程,但是對新課改的教育精神內涵理解不到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意味。過于重視課堂教學形式,而忽視了教學有效性,熱烈非凡的教學氛圍引發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但是拋開現象看本質,學生對教學重點的拿捏不到位,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較為淺顯,貌似高效實則無效甚至低效。
(二)教學內容過于依附教材
教學內容是決定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但是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教材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唯一來源,加上教師對于教材的運用過于刻板,導致英語教學內容呈現煩瑣、滯后、局限等問題。第一,欠缺整體性。語言的學習在于融會貫通,但是在應試教育余溫尚存的當下,教師過于強調詞匯、語法知識、解題技巧等知識,導致教學內容呈現碎片化,而由于思維能力的薄弱,初中學生難以通過自我意志將瑣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進而影響學生對于英語的整體感知。第二,欠缺拓展性。英語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囊括了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日常交際能力以及西方文化認知等。然而過于依附于教材的課堂內容構建缺乏必要的課外補充與拓展,極易將學生的思想與認知禁錮于框架之中,限制英語能力的提升。第三,欠缺時代性。英語教學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極為必要。但是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滿足社會發展新時期的教育需求,不利于學生英語素養的長足發展。
(三)教學方法突破陷入瓶頸
教學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載體,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英語教學走向。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改革創新的有效落實陷入瓶頸。在新課改的促進之下,針對英語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索方興未艾,各類形式多樣的新型教學方式層出不窮,但是由于教學觀念的影響,其實踐落實情況并不樂觀。在當前中考文化背景之下,師生面臨殘酷的中考競爭,初中英語教學對于分數的執著追求有增無減。而講練式教學在鞏固理論知識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優勢,因此仍然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教師通常采取知識講解與題海訓練方式促使學生英語應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卻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英語思維,以及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單一的教學方式削弱了英語教學趣味性與有效性。雖然教師嘗試融入新型教學方式,但是對長期處于應試教學模式下的師生而言,其接受度并不高,難以實現長期的有效實施。
四、 教育改革視域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創新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平衡師生關系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轉變教學觀念是實現教學創新的基礎。新課程改革實質上是教與學關系的調和,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構建“雙主體”課堂。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一名有溫度的引導者,打造有溫度的黏性課堂。以“Looking different”單元教學為例,教學主題貼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教師以此為切入點,營造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距離,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首先,注重課前導入設計。設置“free talk”環節,師生運用日常用語進行簡單交流,鍛煉學生口語的同時增加師生近距離互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教師為學生預留獨立思考與理解知識的空間,并以欣賞的眼光審視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如對have與has的區別、運用情境,學生極易產生混淆。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展示思考過程,便于快速了解學生的認知盲區。同時,要積極回應學生提出的質疑,接受學生的啟而不發,并提供針對性的引導。通過適當放慢課堂教學節奏,給予每一位學生更多的關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