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教育大背景下,學校教育追求引領學生共同生活,在生活閱讀中共讀共寫,這也是當前創新素質教育實驗發展的最基本理念體現,它為學生呈現了一種美麗的邂逅、合作方式,讓師生通過一個課堂、一本書就能歡聚一堂,暢所欲言。本文中探討了教師組織班級所開展的“班級共讀一本書”活動,基于新教育實踐經驗探討其活動開展的基本流程與教育反思,引領學生深入其中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關鍵詞】共讀共寫;班級閱讀活動;激趣教學;情境創設;教學反思;邂逅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1-013-02
【本文著錄格式】林瑩瑩.換一種方式邂逅美麗——以“班級共讀一本書”活動開展為例[J].課外語文,2021,20(21):13-14.
學校課堂中應該充盈書香,只有這樣教育才有希望,教師才更有動力,學生才更有活力。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基于共同價值、共同愿景、結合閱讀展開教學互動過程,例如開展“班級共讀一本書”活動。教師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與閱讀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與健康成長都是頗有好處的。
一、校園“共讀一本書”教學活動方案的基本概述
目前許多校園都在積極開展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共同閱讀、學習、寫作過程中,在互助合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與合作意識能力。以下簡單分析了該活動方案創設的現實價值意義、表現形式以及活動對外宣傳內容。
(一)活動價值意義
“共讀一本書”活動的基本原則理念就是“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精讀好書,點亮心燈,追求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在伴隨名著共同閱讀學習過程中也希望塑造閱讀者的美好心靈。在校園讀書節這一現代文明表現形態中,“共讀一本書”活動會組織開展,它在宣揚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校園文化藝術氛圍方面頗有經驗。學生在共讀共寫過程中感悟生活、感悟歷史、體驗社會、了解科學、拓展思維、憧憬未來,積極引導廣大學生深入到大量優秀書籍的閱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閱讀共讀氛圍,收獲喜悅,收獲感動。在促進優良學風校風建設過程中,教育管理者也希望通過“共讀一本書”活動有效推進校園文明建設,建設和諧校風,組織“共讀一本書”系列閱讀活動,逐漸讓閱讀成為一種校園風尚。
(二)活動表現形式
“共讀一本書”活動的基本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大體上可分為線上、線下兩種表現形式。線上方面,它追求活動線上分享書籍內容,結合分享主題鼓勵學生為書籍自由配圖,可結合自身心情、感悟、體驗,結合學習平臺與其他同學分享線上書籍內容,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心讀者朋友。
在線下共讀方面,則主要根據線上所分享的讀書內容與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校園焦點問題進行分析,確定線下分享主題。在確定活動主題過程中,則主要根據線上活躍程度與分享內容質量對核心教育內容進行確立。圍繞這一核心教育內容組織開展諸如主題班會、寢室交流會等主題活動。所有活動都會以直播形式上傳到網絡上為更多學生所分享學習。
(三)活動對外宣傳內容
針對“共讀一本書”活動,學校方面是希望面向外部做好宣傳工作的,它主張宣傳教育工作鼓勵更多教師、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共同閱讀、共同寫作、共同合作、共同生活。并有教師為學生發放線下共讀獎勵,鼓勵活動參與中表現出色的學生。
二、校園“共讀一本書”教學活動方案的具體實施
校園“共讀一本書”教學活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包含如下:
激趣導入、啟發學生智慧→創設情境、邂逅美麗→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反思成長
結合上述3點教學活動方案設計流程,以下將進行逐一分析,設計教學活動方案。
(一)激趣導入、啟發學生智慧
當學生每天進步時,他看見最初的那個東西,他就會變成那個東西,那個東西也會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說學生在進步中所選擇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合理運用這一點,例如開啟“共讀一本書”活動,讓書籍成為學生每天都看到的東西,在書籍閱讀過程中激趣導入教學過程,啟發學生學習智慧。
在這里就提到了激趣,而教師也希望合理運用這一點,在“共讀一本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利用繪本展開“共讀一本書”活動。繪本中雖然文字不多,但是其中卻擁有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以圖片呈現給學生,希望學生通過圖片學習猜測繪本內容,在閱讀分享課程內容過程中教師就會主動提煉問題,吸引學生學習關注生活、關注所學習內容,通過討論來引導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邂逅美麗
其次,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在書籍中邂逅彼此,邂逅美麗。在該過程中共讀一本書會與學生共同進入到情境中,在課堂情境中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智慧。例如在閱讀分享課程中,教師會與學生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刺激學生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比如說在《藝術和美,是什么?》這一本繪本圖書中,教師就希望深層次刺激學生的想象力,告訴學生實際上充滿想象力翅膀哪里都可以去,哪里都可以遨游飛翔。在課堂上,教師會提問學生:“大家是否知道美是什么?”班級里的學生回答各異,有學生說自信就是一種美,有學生則說長得好看就是美,還有學生說心靈美才是最美的。結合學生的不同的回答,教師就為學生展示了《藝術和美,是什么?》中的各種圖片,其中有山、水、大自然等等。此時教師繼續提問:“請問同學們,這些圖片中的美景美物與大自然有什么關系?”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這些美都出自大自然”。在為學生介紹了自然美后,教師則提出了藝術美這一話題,教師說其實心靈美是一種藝術美,它不同于生態大自然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美。實際上,教師的這一教學情境創設充滿哲理性,希望學生能夠接受情境創設與邂逅美麗之間的微妙關系。而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美的過程中也希望學生能夠正視美,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界。
(三)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反思成長
最后在共讀共寫、共同生活過程中指導學生反思成長,這是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彼此交流的空間,鼓勵他們發表不同觀點。結合共讀過程增加學生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話題內容。為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有趣的繪本書,激發學生在此投入到繪本書學習氛圍中,建立共同生活、反思成長體系。
例如在以“帥狗杜明尼克”為主題的班級讀書會上,教師就引領學生閱讀書籍,其中寫道:“杜明尼克明白,他又將開始一番偉大的冒險了!為什么他還要冒險呢?”“因為我對我的生命充滿了興趣。不過,我還想等事情發生的時候才發現一切比較有趣,我喜歡意外的驚喜。”
這段繪本書籍中的話十分具有情境感,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激發頗有好處,教師要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契合新教育實驗教育理念展開學生之間的共同生活,促進他們反思成長。實際上,共讀共寫是鼓勵學生之間產生彼此不同的觀點,且鼓勵他們進行相互交流,學生在共讀共寫的過程中就能夠有機會共同生活,增進彼此之間感情,同時它對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提升也非常有必要。
而在共讀共寫課程結束后,教師會選擇帶領一名孩子進行讀后感抄寫,且教師會對學生的抄寫結果給出評語,也鼓勵學生自評,結合不同評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理解問題。比如說,在《藝術和美,是什么?》這一繪本書的閱讀評價后,教師就告訴學生,其實美都是由自己所決定的,只有自己心靈真誠,才能看到自身心中的美。在堅持自身心靈美這一點上,千萬不能否定自己心中的美,千萬不要人云亦云放棄自己對于美的堅持。這些都通過繪本教學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堅持心目中的美好,并永遠留住美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校內組織“共讀一本書”閱讀活動是希望學生能夠邂逅書籍、邂逅知識、邂逅自己親愛的同學與老師,邂逅自己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而在該過程中,教師則鼓勵學生自由想象,盡情發揮,逐漸探索,深入新世界,分析、想象不同題材中的不同內容,確保“共讀一本書”教學活動生動有效。而與此同時,教師也鼓勵師生之間實現互補,共建好感,在相互尊重友愛的氛圍中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例如“共讀一本書”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任務中的不同教學內容拉近書生、生生、師生之間彼此的距離,打開學生未來學習閱讀、交流理解彼此的新世界。實際上,這就是換一種方式展開閱讀互動教學過程,通過“共讀一本書”邂逅知識、邂逅美麗,發現世界真的美好。在未來,“共讀一本書”活動還希望更多更好拓展于不同級別學校的語文學科閱讀教學過程中,發揮它應有的良好教學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鳳燕.優化閱讀推薦實施分層閱讀——對班級共讀一本書的冷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5).
[2]張建軍.“共讀一本書”班級讀書會——《帥狗杜明尼克》教學實錄(節選)[J].小學語文教師,2006(2 ).
[3]林艷萍.讓孩子愛上讀書——班級讀書會開展策略例談[J].家長(上旬刊),2020(1).
作者簡介:林瑩瑩,女,1977年生,福建泉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