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秋
摘 要:近些年,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校、教師和家長都將學習的重點放在考試成績的提升上,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體育及心理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目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心智正處于啟蒙階段,這樣的教學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極其不利。想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和學校就要重視組織學生開展校內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自然,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其綜合素質。本文對小學低學段校內綜合實踐活動的勞動技術培養(yǎng)進行探究,希望能夠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40-01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6-0012-02
引 言
當今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受到來自父母、親人的關愛和呵護,從來不會主動做家務,家長也不會要求孩子分擔家務,更不會為其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校、教師和家長都將學習的重點放在考試成績的提升上,導致學生無法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普遍缺乏勞動的技術和意識,缺乏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同時,由于脫離了社會實踐,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他人的依賴性過強。對此,學校要重視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特別是要從小學低年級抓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實際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多樣校內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接受全面的素質教育,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掌握正確的勞動技能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一、小學低學段校內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技術培養(yǎng)的意義
學校的勞動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小學生都應積極參加勞動,豐富勞動體驗,學會勞動技能,通過獲取勞動成果感受勞動的辛苦,明確勞動的價值和意義[1]。學校開展校內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術,能夠讓學生對勞動、勞動者及勞動的意義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勞動是一個社會人立足社會、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基礎,通過參加多樣的勞動活動,學生能夠豐富活動體驗和人生體驗,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勞動技能,挖掘自身的潛力,增強勞動信心,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勞動技術培養(yǎng)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效果,在勞動技術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手和腦、活動與體驗結合起來,從而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這也是勞動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相比獨有的優(yōu)勢。
對學生勞動技術的培養(yǎng),還要結合各學科知識。在勞動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綜合使用數(shù)學、語文、科學等學科的知識,通過動手實踐,調動勞動經(jīng)驗,開闊自己的視野。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術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勞動,并且針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展開一系列探索學習,從而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掌握更為嫻熟的勞動技能,在豐富自己勞動情感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讓學生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低學段校內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技術培養(yǎng)現(xiàn)狀
小學生在智力開發(fā)、德育學習和實踐活動過程中要接受必要的勞動教育,但是就目前小學勞動技術培養(yǎng)現(xiàn)狀來看,無論社會還是學校,都給予教師和學生很高的學習期待,使其承受著沉重的升學壓力。這就導致教師和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應試考試科目上,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勞動教育,導致小學校內實踐活動對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不斷弱化,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將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小學階段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是培養(yǎng)其良好行為習慣和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組織學生開展合適的勞動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開啟智慧,掌握技能,獲得良好的勞動體驗,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就過于注重學生成績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實際,優(yōu)化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和應用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勞動技術培養(yǎng)的有效教學策略。
三、小學低學段校內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技術培養(yǎng)策略
對勞動技術的培養(yǎng),需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展開,還要融入具體的公德心培養(yǎng)及常識教育,以便學生能夠在進入學校的初期就具備良好的文明風范和行為舉止。同時,教師應意識到,對學生勞動技術的培養(yǎng)僅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三者之間的通力配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愛好及身心發(fā)展特征,組織合適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同時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勞動內容,拓寬培養(yǎng)學生勞動技術的渠道,讓學生能夠在綜合的勞動教育中豐富經(jīng)驗,開闊視野,提升修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家校合作,拓寬培養(yǎng)勞動技術的途徑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形成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素質、掌握勞動方法、端正勞動態(tài)度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和習慣,掌握正確的勞動技能和方法。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聯(lián)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首先,學校要通過班級為學生營造以勞動為榮的班級氛圍,并且組織環(huán)境美化活動、勞動文章演講、學校廣播比賽等各種校內綜合實踐活動,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綜合技能,實現(xiàn)自主管理。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端正對勞動的態(tài)度,不能因為過度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勞動教育,要在平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積極勞動、以勞動為榮,讓孩子能夠以家長為榜樣,形成勞動意識和勞動思想。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對家庭成員進行明確的家務分工,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勞動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