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的綜合性學科,其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都具有深層次的要求。情景教學法基于《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其授課中發揮了核心指導作用。教師在此教學模式下能夠有效創設情景,并利用科學教具,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情景創設下的課堂氛圍會更加活躍,學生學習投入度會更高。通過課堂情景滲透,學生也能在思考問題和實踐活動中活躍創新思維,充分發揮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最終使高中化學課堂趨于高效優質。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高中化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7-0029-02
情景教學法之所以在高中化學課堂備受青睞,其原因主要在于該教學模式顯露出的現實優勢。從教師角度來看,情景教學法不僅能夠有效優化和創新化學課堂,實現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也能在教學觀念、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模式上突破固有限制,挖掘信息化和生活化情景教學這一新型教學方向;從學生角度來看,情景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景創設不僅能夠實現教材中生硬的靜態知識與信息網絡中動態的多元資源的有效轉換,還推動了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思維的深化。此外,情景教學法增強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課堂體驗,對實踐活動的開設而言該教學方式的優勢是顯著的,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還能有效拓寬活動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情景教學法在多方面促進了高中化學教學的進行,使學生在思維意識上獲得創新探究性發展,在行動力的執行上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價值
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是積極有效的,究其根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情景教學的啟發性、引導性強。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相應情景將教材中繁雜的知識轉化為一個個清晰的知識點,并且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知識動態化,也能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會更有熱情,積極性會更高,學習的責任感和投入感自然更強。其二,情景教學的活躍性、檢測性強。情景教學通常會涉及課堂互動交流和實踐活動的開展,這對學生思維活性和敏銳性的深化具有促進作用,學生間的互動多了,課堂的創造性也會隨之提升,整體的授課氛圍會更加活躍。再者,情景創設下,教師會設置較多提問環節,通過課堂提問考查和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深入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其三,情景教學實踐性、創造性強。這一優勢又可分為兩大分支:一是對高中化學實驗要求的補充。很多學校因實驗設備、材料等不足,無法讓學生實際操作實驗,面對這一困境,情景教學的實踐性就很好地發揮了效用。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像利用微課視頻和相關的網絡教學資源一樣,將實驗的具體操作和相關注意事項以視頻講解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如此,就能有效解決實驗設備不全帶來的教學困境。二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參與感,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結合情景創設引入生活實際能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從上述分析可知,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的實用價值是深遠且有效的。
二、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運用
(一)情景信息化,拓展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基于信息化的多元情景創設能為化學課堂注入更多生機活力,其在帶來多維有效資源的同時拓展課堂,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并將知識靈動轉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們在夯實化學理論基礎知識和深化化學核心素養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趣味性元素的融合教學是必要的,在情景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將課堂打造成趣味性教學空間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如在新課導入時,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引入話題,教師將要學習的內容框架以簡短的小視頻或者圖片、生活案例等展現出來,視頻觀看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感;圖片和生活案例能提高學生的體驗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從而使其進一步深入化學具體內容的學習。基于此,教師在化學指導中要注重情景教學法的合理利用,將其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使教材資源與網絡資源有機結合,在拓展課堂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化學理論知識的精進,進而達到培養他們活學活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反應熱”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利用情景教學法和信息化教學結合的模式展開化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反應熱”這一節的知識包括兩方面,分別為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和了解火箭推進劑。一方面,筆者利用多媒體視頻放映有關火箭推進劑的發展歷史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對四代火箭燃料有個整體的認識,并讓學生學習與之相關的文本材料,了解我國目前常用的火箭推進劑的類型、成分和特點。經此學習引入反應熱的定義,讓學生體會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特點和實質。另一方面,筆者要求同學結合教材內容和微課視頻學習、理解中和反應中反應熱測定的實驗原理以及具體操作,讓學生學會分析材料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并對反應熱實驗的相關注意事項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基于上述案例分析可知,以情景教學法引入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推動課程開展。教師在新課導入中引入情景視頻,學生的注意力會更為集中,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借助微課等網絡資源將化學的重點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學習起來會更有動力,這種激發學生學習潛力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情景生活化,深入淺出,培養學生化學思維
開展情景教學下的生活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也是極具幫助性的。不可否認,化學中的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大多數化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而又反饋于生活,其實際應用性極強。所以,教師做好學生的化學指導工作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有利,對其個人技能的提升也具有實質性的幫助。雖然化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但有相當一部分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學生在理解分析上難以自如,這就需要教師的專業指導和積極指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具體學情,基于化學學科生活化的特點展開生活化教學,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在化學研習中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真正落實思維的深化培養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化學平衡——了解汽車尾氣的治理”時,筆者就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首先,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大家展示汽車尾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像各類環境污染等。具體教學活動為:在模塊一展示汽車尾氣污染的相關圖片,并設置提問——什么是汽車尾氣?汽車尾氣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給大家充足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隨后進行班級分享,并用投影展示參考答案。其次,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討論主題為:“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危害以及如何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大家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所能想到的點都歸納到圖中,并不斷延伸和發散,最后完成我提供的汽車尾氣危害匯總表。”最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進行小組匯報。
從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將生活實際融入化學情景教學中能夠有效發散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們通過課堂提問和思維導圖可以不斷深化知識理解,并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獲得更多學習上的體悟和學習能力上的提升。
(三)情景實踐化,活化課堂,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有了理論知識的支撐,接下來就要推進實踐教學的開展,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做好理論性知識的引導,還要將實踐活動落實到位。在情景教學的引領下,實踐教學的空間更加廣闊。通過各類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將會加深化學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課內的實驗操作、活動競賽,學習的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實踐創新能力也會有效深化。可見,情景教學下的實踐化探究將為化學課堂注入更多創新元素和活力因子。
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的學習過程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性實踐活動。在“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的實驗教學中,筆者先用多媒體教具將實驗的整個過程演示給學生看,并要求大家在觀看的過程中理解酸堿中和滴定的原理、實驗操作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簡單計算,尤其在注意事項部分要求學生做好相應記錄,如對酸堿中和滴定操作的基本儀器使用方法的注意;其操作步驟中的易錯點的注意等。筆者演示完畢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每個小組四人,分別進行實驗操作、實驗記錄、實驗計算、撰寫報告四項工作,以此作為該知識點學習檢測的依據。此外,筆者還在課后鼓勵學生開展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的實驗探究活動,學生可通過上網搜集資料或者申請實驗操作進行探究,將其作為課后拓展學習的方向。
基于上述案例的實際分析可知,情景教學法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奠定知識基礎,教師在學生深入探究某一知識點之前給予整體性的學習指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后續知識,也能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另外,多元實踐活動的開設也能深度開放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能夠形成較為完善的學習框架,這樣學習會更輕松,且能學以致用。
總之,情景教學法為高中化學課堂創造了很多新生性因素,無論對教師的教學指導工作,還是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都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實現了優質教學、高效學習。基于情景教學的優勢,相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繼續發揮其教學專業性,使創設的情景信息化、生活化、實踐化,達到拓展課堂、活化課堂的目的,有效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發散其活躍創新思維、培養其化學核心素養,讓高中化學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狄 洪,劉麗君.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4):3.
[2]吳恒青.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3):29.
[3]張成兵.對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下旬刊),2013(9):36.
[4]董歲紅.創設有效情景,激發學習興趣——芻議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的運用[J].高考,2020(28):11-12.
作者簡介:李成龍(1976— ),男,甘肅環縣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