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后練習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統編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集中體現了課程目標,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課后習題的作用,挖掘課后習題的價值,落實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統編教材;課后習題;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1-0047-02
課后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部編版教材以語文訓練要素為主線、明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課后思考練習題圍繞著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編者的思想體現在教材中,而更多的編寫意圖則涵蓋在課后習題中。練習,不僅是課文重難點的提煉,也是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的具體體現,還是教師教學設計的焦點與切入點,是學生使用好教材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后練習作為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編者們用盡心思提供的知識寶庫,值得教師們仔細研究。
一、借助課后練習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我們在備課時先應該考慮設計教學目標。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與單元語文要素形成橫向聯系,提示了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課后習題,教師可以清晰準確地制訂學習計劃,明確教學重點,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課后練習有這樣三道題:①朗讀課文,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②讀句子,照樣子說一說:霧都把什么藏了起來?藏起來的景色是什么樣的?霧把大海藏了起來。無論是海水、船只,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 ③課文說霧“是個淘氣的孩子”,在你眼里,霧又是什么呢?
課后練習除了朗讀,第二題中還出現了“霧把什么藏了起來。無論是什么還是什么,都看不見了”這樣的句式練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又可以幫助學生發現獲取信息的方法,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一舉兩得。
因此,對照課后習題,筆者設定的教學目標為:①認識“霧、淘”等11個生字,會寫“岸、屋、論、切”四個字; ②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體會霧的淘氣、頑皮;③仿照課文用“……連同……”“無論……還是……都……”說一說霧來時的景色,體會自然景物中蘊含的生活情趣;④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霧是什么樣子的。以上四個教學目標與課后練習互相照應,緊扣課文,簡潔明了,易于實施。只有按照明確的目標進行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
二、利用課后練習明確預習方向
課后習題不僅是教師備課的依據,還是學生預習的依據。課前預習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預習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條途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必須有“法”可依。課后練習作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課后練習預習課文,并在預習時就解決部分練習中的問題。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時,筆者根據課后習題在課前布置了預習作業單,讓學生明確預習內容。
根據課后習題,筆者將預習單設計成實際操作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表格,并把表格分成五個板塊:一是課文我來讀。初讀課文,自我評價朗讀,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二是詞語我理解。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根據課后第二題,筆者在預習單上給出了“傲慢、謙虛、輕蔑”等描寫陶罐、鐵罐神態的詞語,讓學生在課前查閱理解,并嘗試讀出它們各自不同的語氣,進一步理解課文。三是再讀課文我知道。反復朗讀課文后,用填空的形式對課文內容整體感知,明確陶罐和鐵罐的形象特征,進而領會寓意。四是對比閱讀我發現。根據課后練習第四題,筆者在課前讓學生進行《北風和太陽》與課文的對比閱讀,思考兩個問題:北風和鐵罐的性格有什么相似之處?北風和鐵罐的結局如何?加深對故事所蘊含道理的理解。五是讀完課文我提問。筆者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
筆者設計的預習單與課后習題巧妙結合,學生明確預習方向,為課堂學習做鋪墊。
三、落實課后練習,提高課堂效率
每一課的課后習題,都體現著該課的教學目標和凸顯其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巧用課后練習,不僅可以厘清教學脈絡、理順教學關系,還能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簡約、更加精彩、更加高效。例如,三年級語文下冊《鹿角和鹿腿》這一課,根據提示講述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該課的課后練習有下面三道題:①朗讀課文,注意讀出鹿的心情變化。②根據下面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角:美麗、欣賞、差點兒送命;腿:難堪、抱怨、獅口逃生。③下面的說法,你贊成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美麗的鹿角不重要,實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們各有各的長處。
筆者以課后第二、第三道練習題為指引設計教學活動層層深入展開了這樣的教學。
師:鹿一開始喜歡它的角而現在卻不喜歡了,甚至有些討厭了,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大家仔細聽課文錄音5、6小節,邊聽邊嘗試將這兩段中描寫鹿逃生動作的詞語圈出來。
學生邊聽邊圈。
教師出示提示,學生核對。
師:再輕聲朗讀5、6小節,同桌之間練習看著黑板上的關鍵動詞說一說小鹿遇到獅子時發生的事。
(生講述)
師:這位同學把小鹿遇到獅子時那種害怕緊張都說出來了。看來單單說這兩個自然段已經難不倒你們了,誰能夠把之前鹿的那些心情加進去,再加上“原先……突然……后來……”把整個故事連起來講一講?
(出示提示、指板書)
(生講述)
師:這一次我又要提高難度了,我不但要你講出這個故事,還想讓你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講述)
師:太棒了!你說的那句“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依靠外表去判斷事物的好壞”就叫作寓意,也就是那個小小的道理。
師:課后第三題的兩個觀點中,你更贊成哪一個?為什么?能聯系生活中的例子來講一講嗎?
生1:那些五顏六色的糖果看上去很誘人,但其實添加了很多色素,對人體沒啥好處。
生2:一個人長得漂亮但沒有什么真才實學, “繡花枕頭一包草”就是形容這些人的。
這一段教學通過運用課后習題,精準地分解了課文的學習目標,把課后練習巧妙安排到教學中,培養了學生借助關鍵詞讀懂課文的能力,并落實了單元目標,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依托課后練習拓展學生思維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的課后練習題“說說班里的同學都有哪些姓”是一道實踐題,學生可以在課后去了解班里同學的姓氏,在實踐中加深對姓氏的認識和了解,將所學方法加以鞏固,享受學有所成的樂趣。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課后題“讀一讀,選幾個詞語夸夸某處的景物”,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詞去贊美自己生活中的美景,實現言語的拓展遷移。這些課后練習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收獲,又增強了語文學習的情趣。
總之,課后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文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整體,教師要悉心解讀,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課堂教學更加扎實、有序、高效,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劉 荔.教材資源莫忽視——例談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使用[J]. 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7(10).
[2]李 穎.讀懂課后練習 用好課后練習——以統編教科書低段教學為例[J]. 小學語文,2019(11).
作者簡介:凌方華(1988— ),女,上海人,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