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紹波
摘 要: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接觸到了數學,那時學生覺得游刃有余,經常會取得好成績。他們按部就班地學習,就這樣度過了初中階段。而學生步入高中后就發現自己學習數學比較吃力,平時也確實付出了較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出現這一情況是因為高中教師不像小學、初中教師那般催促學生學習,一切皆靠學生自覺。這時,思維能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數學講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是其特性使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是創新性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文章作者通過調查得知現階段的學生缺少的正是這一寶貴的思維能力。教師應以實際教學為基礎,結合當下熱度較高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7-0020-02
引言
埋頭學習只會讓學生在付出很大努力的情況下仍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新課程改革正在推進中,這傳遞給了廣大教育工作者準確無誤的信息:一定要堅持做好素質教育,一定要完成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形勢如此,教師如果固守傳統,就只會阻礙學生的發展。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當前教學任務所在,主動積極地篩選教學內容和應用教學策略,以便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大有講究,學生必須積極配合。教師應當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從而確保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為其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一、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教師通常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學生提高成績。教師長時間采用應試教育方式,學生會成為學習的機器,毫無思想、毫無個性。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時完全遵從教師的命令,沒有自己的主觀認知。在機械記憶的情況下,學生根本沒辦法學好數學這門學科。當前,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化,之所以在講述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時提出新課程改革,是因為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數學教育工作者,其中一項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21世紀的學生既是現有科技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各種挑戰的承擔者?,F在的社會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呢?如果說我們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所培養的人才是否能夠被社會認可呢?我們在實踐中尋找答案。最終得到的結果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要想出人頭地,除了保證自己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保證自身具有良好的能力。學好知識很重要,但是發展能力更重要。時代要求如此,如果學生一味學習,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之后就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如果學生形成了創新性思維能力,就相當于學生的個性與品質獲得了質的飛躍,在之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就能夠游刃有余。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遇事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具有主人翁精神,這樣的人才可以說是優秀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個人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師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要知道經濟的發展同教育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F階段只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才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人才,只有保證綜合型人才的持續培養,社會才能夠發展。培養具備創新性思維能力的人才是當前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這已經上升到了社會發展、國家發展、時代發展的層面,在這樣的層面上,學校、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為何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有學者表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多項能力,如創新性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說說而已,要依托于課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做到位了,這些能力的培養就不在話下,學生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是有現實依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是在實際教學中落實對學生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是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數學學科性質決定的。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雖然這句話有一點夸張,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突出了數學的重要性。如果說語文是學習一切的基礎,那么數學就是一切科學的工具。數學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尋找數學規律的同時能夠養成自我思考的好習慣。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類型的題目,這就需要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學習技巧和規律積極開動腦筋,這恰好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創新性思維及其特征
創新性思維是什么?創新性思維和一般思維有什么樣的區別?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之前,教師先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創新性思維可以用七個字來概括,即:與眾不同的思考。這七個字是對創新性思維的高度概括。那么,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具有創新性思維呢?創新性思維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對此,筆者認為,如果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打破常規,那么就可以證明這個人具有創新性思維。創新性思維活動講究靈活多變、新穎獨到。最初,人們認為創新性思維能力是那些藝術家和數學家才會具備的。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否定了這一認知。創新性思維能力并不是先天就具備的,它可以通過后期培養形成。因此,學生接受一定的教育后也是可以具備的。
四、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啟發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學,很少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他們將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放在一邊,更別提去主動了解學生了。在教師看來,沒有自己的幫助,學生將一事無成。實際上,這只是教師的主觀想法,教師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必須在自己的控制下才能取得好成績,教師總是管控學生,而在教學中不放權給學生,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實際上,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才能夠保證教學更加順暢。長久以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了一個習慣,在遇到難題時等著教師給答案,自己根本沒有思考。學生機械記憶知識,沒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沒有試圖尋找多樣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學生自然不會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力。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確保學生具備創新性思維能力,教師應當進行自我反思和積極改善。教師要充分意識到以往自己雖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些幫助,但是沒有把握教學的本質。對此,教師要第一時間調整思路,改變想法,主動為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