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婉鶯
【摘 要】基于分析提升思維品質的高考閱讀新題型。首先分析出高考閱讀的新題型,是指一種運用新技能的試題,主要為論述類及實用類兩種文本的閱讀新題型等。其次通過教師運用數據比較修辭的說理題,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內容,能夠準確的概述文本信息。同時運用論證,從分析事例論證觀點、分析各個段落邏輯關系等方面,去強化學生的理性思維,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品質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思維品質;高考閱讀;閱讀新題型
在新高考的提出與發展背景下,其考查的形式與內容都發生了改變。對于高中語文學科而言,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考查,進而去進一步檢驗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想要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就要充分探尋、挖掘高考閱讀新題型,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等等,同時全面落實新高考大綱,以大量的新題型為載體,去豐富與創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新題型之中不斷發散思維,積累豐富的閱讀技巧與經驗,拓寬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為學生的高考語文有效閱讀奠定好基礎。
一、高考閱讀新題型的分類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新題型
當前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中,通常會在第二題和三題這兩道題中,使用所謂的新題型。并且考查的技能,從之前的概括內容和分析細節,開始轉變為分析論證方式和推斷信息。在高考語文閱讀時,第一次出現新題型就是論述類文本,主要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所涉及的文化藝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科普性的文章,并且包含11道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涉及的不同領域的概念理解、對中心句和其他意蘊豐富的句子涵義的理解,以及對文章主要內容和要點的歸納概括。隨后出現的論述類文本閱讀新題型,都是延續此種考查的形式。但是其中的文本試題開始減少,最后固定在4選1的三道選擇題,而且3道題的考查目的較為明確。其中第一題是考查學生理解文本中的關鍵概念及詞語的程度;第二題是考核學生理解與分析文本的細節之處,以及整合的情況;第三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已知信息來推斷未知信息。而到了新課標背景下,卻沒有繼承這一點。
根據14年的大綱卷與課標卷作對比,會發現大綱卷中的新題型,通常分布在第五題、六題和七題這三道題之中。其中第五題是關于古代建筑表述,與原文不符一項;第六題是理解與分析與原文不符一項;第七題是根據原文內容推斷不正確一項。但課標卷中,其新題型為第一題、第二題及第三題,其考查技能與大綱卷相同,所以兩者對技能的考查重復,而影響考試信度。而原因就是在于,考查內容與所選文本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像論述類文本閱讀一樣,只有具有較強的說理性與邏輯性的文章,方可鍛煉與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新題型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規定了實用類文本考察選題的四種題材,分別是傳記、新聞、報告、科普。但是研究最近幾年的真題不難發現在07年-16年這期間的課標卷,只考查了傳記這一種實用類文體,而對于全國卷來說,更多的選取時代感、實用性較強的新聞或者報告,這類文體形式素材,是由連續性的文本加以轉變,為具有圖表的多重文本、非連續性文本,隨之而來的考查側重點也由技能轉向信息的篩選與整合。通常會由三個材料構成,分別有調查報告、新聞報道等,當學生在分析材料時,需要提取出材料中具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說,這種文本組織形式會給人一種碎片化感覺,帶有貶義的色彩。
具體來說,以碎片化形式呈現出的文本,其每一組材料,都不是隨機所選擇的,通常是圍繞相關的主題,來形成相互的互補的關系。也就是說,碎片化的文本,其呈現是對碎片化閱讀這個環境的模擬與重現,并非考查學生的碎片化思維,更多的在于學生對碎片化信息的快速篩選,以及在此過程中所運用到的連貫性的邏輯思維考查,促使學生可以準確掌握每一個材料的內在聯系,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便其更好的去判斷與審視不同來源的信息。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新題型,去進一步完成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目的。
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高考閱讀新題型教學方法
(一)選取以數據比較修辭的說理題
可以說,對于高考閱讀新題型去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就要深度挖掘新題型的特點。因此,在新題型中可以發現,都具有以數據來比較修辭的這種說理題型。此處的修辭效果,不是簡單的通過修辭去引發讀者共鳴,更多是在于說理效果的強化,是一種文本,運用一切手法所彰顯的某種信息,去吸引讀者的關注。通常說理處于在社會生活場景中,比如團體突出某個主張,或者某個商家宣傳某個產品推廣中都可以用到。目前在高考閱讀新題型中一圖文轉換的形式呈現的試題,要求學生在轉換圖表信息,以文字形式概述,去考查學生提煉信息及闡釋能力,而當前試題則是讓學生對不同的圖表,進行評價,要求學生具備批判性的思維,可以判斷與分析不同的呈現方式。
同時以數據比較修辭這種說理試題,需要關注圖表中的各項數據之外,還要仔細的進行審查,涵蓋數據的表現形式與比較對象,還有結論等方面。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歷年的高考說理題,為學生構建出較為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里展開信息的探究與提取,引導學生自主追問和反思,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與理性思維,更利于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內容,對文本信息加以精準概括,可以區分出不同表現形式差異。換句話說,說理題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縝密性,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去更多的關注文本形式,通過對文本某種表現形式意圖的揣摩,來選擇接受、拒絕這種情感說理形式。
(二)運用論證強化思維品質
上述所說的論述類文本閱讀新題型,明確出4選1的三道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概述原文內容的技能、分析原文論證方法的技能、推斷原文信息的技能。但是也有很多省市,開始側重對重要概念的解釋、論證思路的分析等試題考查,要求學生具備思維能力。可是因為這些試題,比較偏向概括,雖然是分析全文的論證思路,卻會停留在概括各個段落的大意層面。其實論述類的文本閱讀,應該是加強對論證過程的重視,不僅是靜態的分析論證方法,更要對例證材料、層次推進等方面加以分析。比如,根據解釋例證材料,如何證明觀點,或者各個段落,如何圍繞某個問題所進行的遞進式論述等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