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正虹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上加入趣味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能夠有效滲透數學思想和文化,對學生的學習也有較大的幫助。探討了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故事;運用策略
學習數學在培養學生思維和邏輯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許多小學生思維能力不夠成熟,數學學習能力有所欠缺,久而久之出現了抵觸心理,導致數學學習結果不理想。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數學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下文就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一、數學故事情節的建構
1.合理利用新穎、精彩的數學故事開頭
數學教師要抓住小學生求知欲強的心理特點,打造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故事開頭,往往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的注意力專注于接下來要講授的數學知識中。數學故事應當充分與生活接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故事,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當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喚起之后,學習效果會大幅提升。
2.數學故事的敘述要曲折、連貫
數學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時間,選取的數學故事不能篇幅過長,但也必須具有曲折、連貫的故事情節。數學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故事情節,教師必須給學生講述完整,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的起因和結果,并在故事中進行思考。故事和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一定要強,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主次,通過數學故事將教學內容完整呈現。
二、數學故事的運用時機
1.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較活躍、充滿想象力的階段,數學老師對教學故事的選擇要把握好“度”,不僅是學生愛聽的數學故事,更應該是適合課堂、充滿數學趣味性知識的小故事。數學故事是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一節課的開頭做好了,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外延伸,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拘泥于課堂,當一節數學課上完之后,學生還能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延伸,這才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數學教師可以選擇在一節數學課結束之前添加一個趣味數學小故事,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故事的效用
1.啟迪學生智慧
數學學習需要強大的邏輯思考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好數學對學生以后各方面的發展都意義重大。小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加入數學故事不僅讓學生在最大限度上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體會和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增強智慧,并逐漸學會自我思考。
2.運用數學故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好的學習效果離不開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數學故事的加入有助于小學生開闊視野,對于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有加深印象的作用,并且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相關的概念。教學過程中故事的應用,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學科的相關知識,還可以合理地利用數學知識。
3.運用數學故事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知識的發現依賴于前人的努力探索,我們在掌握數學知識時了解了關于數學家發明、發現的過程,掌握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學生的興趣也更濃厚,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改善。
歷史故事中數學家們探索問題的過程能給小學生很大的啟迪,幫助他們發散思維,積極探索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到數學的思考辦法以及學習技巧,打破局限,大膽思考,逐步養成良好的思考學習能力。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故事的關鍵點
1.選擇明確,為教學服務
數學學科思維邏輯嚴謹,插入具有人文色彩的趣味故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選擇教育故事時要注意故事內容和教學內容的關聯,做到從故事中體現知識,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理解、記憶數學知識。比如,在練習“按比例分配”這節內容時,老師可以用具體的分配事件為學生講述,例如,甲、乙兩個人共同投資,甲投入資金1800元,乙投入資金3000元。當一季度的收入結束時,兩人共收入24000元,那么,同學們給甲、乙兩人進行按比例的公平分配。在這個時候,教師用具體的故事展現課堂知識內容,而學生已經被故事吸引,更快融入這個情境中并設身處地地去解決這個問題。數學老師應當保證故事的選擇滿足課標的要求,為數學教學服務,并且選取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教學故事。
2.故事的安排要適量
由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所以故事的安排要合理,時長也要合適,不能過多地占用課堂時間,還是以數學知識的教授為主,教學目標依舊是數學知識和內容。加入數學故事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思維,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五、小結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一定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加入故事是為了給課堂錦上添花,讓課堂的效果達到最大化,運用數學故事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使學生充滿學習數學的熱情。
參考文獻:
[1]仇海蘭.淺析數學故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1):125.
[2]羅麗卿.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