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能力及意識的關鍵時期,而小學數學知識大部分來自日常生活。這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但可以使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還可以使學生發現生活當中的數學問題,進而有效地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主要對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相應策略,進而使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責任,而思維意識總是和問題意識聯系在一起的,問題是產生思維意識的起點,同時又是鍛煉思維意識的關鍵動力,問題意識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肯定會遇到一些感到困惑、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并由此產生懷疑和探究的心理過程,這種心理過程又可以推進每一位小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而不斷地提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想培養有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就需要拓展每一位學生的思路,開發他們的思維,并改變現在的教學模式。
一、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則在指引的位置上,并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狀況設計出教學計劃,包括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受教育程度。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完善優化對每一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就必須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指引式教學,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用學生的角度去進行教學,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計劃,使其在學習上的自信心被有效地激發出來,最大限度地增強其問題意識,并敢于提出他們對問題本身的看法以及見解。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于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要著重表揚,以此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充分的培養[1]。
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就現階段教育教學來看,創設問題情境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進而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就會讓小學生對學習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所以,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時,一定要把創設問題情境這一教學計劃放在第一位。例如,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基點,以此為他們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問題,但是教師也需要注意,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是很多,所以教師在創建生活問題情境的時候要列舉小學生耳熟能詳的,這樣就會逐漸地提高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此外,數學知識的魅力也會一步一步地吸引每一個人。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動手量前面的書桌,經過測量得出結果:一個書桌是180平方厘米,而兩個書桌拼起來的面積就是360平方厘米,那么就會啟發小學生思考,書桌的面積是通過什么樣的運算得出來的呢?這與本節課學到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又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在這其中又有哪些是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在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時候,所要運用到的公式是否一樣呢?教師通過一系列生活情境問題,能有效地完成問題意識的培養[2]。
三、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眾所周知,學習數學這門課程需要較好的問題意識,其學習內容是非常抽象的,而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教師要想改變、增強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這樣就會讓小學生對當節課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更全面的掌握[3]。例如,學習“垂直與平行”時,有很多學生并不能理解這是什么意思,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多準備一些木條,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擺設,學生就會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他們對垂直與平行的概念以及圖形理解更加全面深刻。通過本節課知識點的學習,學生不僅熟悉掌握了課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每一位學生的問題意識。
總的來說,新課改明確要求,要創建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創造輕松、熱烈的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自由,培養其自信,慢慢地使他們養成敢于質疑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充分體現每個人的主體位置,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逐漸地將學生的自信心激發起來,問題意識就會得到充分的培養,思維意識也會得到一個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蘊瓊.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教育界,2021(4):87-88.
[2]林銀珠.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123.
[3]馬琳琳,董慧萍.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9(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