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文化深厚,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帶領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就是歷史中的一部分,帶領學生學習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于初中歷史課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探討分析,旨在為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的進步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歷史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初中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4
傳統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歷久彌新,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內核能夠為人們的實踐生活提供引導。初中歷史教學不能夠僅僅只注重將歷史事件。平鋪直敘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是應當帶領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的方式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并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下文中,我們就具體探討初中歷史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融合發展。
一、深入挖掘課本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就是在歷史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形成的,從屬于歷史體系當中,是中國歷史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先輩們留給我們的珍貴寶藏,學習歷史課程的過程就是開啟寶藏的過程。歷史課本中蘊含著諸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在以往開展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更加注重于將歷史事件的真實面貌還原在學生面前,但卻未能牢牢把握課本中潛藏的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當重視挖掘課本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傳統文化內容。舉例來說,在講解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時,教師可以告知學生處在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有哪些歷史名人,并向學生分享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家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透過這些故事對歷史文化有全新的認識。
二、適當拓展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當注重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但與此同時,更應跳脫出現有教學模式的束縛,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歷史課本,鼓勵學生搜集相關資料,或將相關信息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歷史文化。例如,針對春秋戰國的講解,應當注重講解儒家思想言論,并鼓勵學生在課下搜集經典詞句,把握儒家思想的內核,為學習生活提供實踐指導。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于自己的課上所學習道德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找到自己的好奇點,并查閱更多有價值的資料,在頭腦中構建更加完備的歷史體系。為了起到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作用,教師也可以在課上為學生預留一部分時間分享他們了解到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和靈活性。
三、帶領學生共同欣賞傳統文化作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形式是多元化的,許多傳統文化作品潛移默化中彰顯了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教室在進行歷史課程講解時,可以搜集相應的傳統文化作品,你學生共同進行觀察鑒賞。舉例來說,在圍繞著課本中胃鏡文化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提前搜集書法大家王羲之《蘭亭序》的圖片,并在課上與學生共同分享,鼓勵學生與他人共同分享觀察感悟,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綜上所述,積極促進初中歷史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豐富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婭琳《初中歷史課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初探》,《課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