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賈明方 孫夏 常清樂 王德亞 李慶亮

摘? 要:生物制品生產技術課程是近年來我國部分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的重點核心課程之一。為了促進學生掌握生物制品生產技術所必需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和區域特色,培養出適合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生物技術專業人才,文章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產學研合作與開展、網絡教學平臺搭建、課程評價制度建立六方面對生物制品生產技術課程進行了改革與探索,逐步形成了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也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其他課程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生物制品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1-013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iological produc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core courses of biological specialty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al skills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e applied high-quality bio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suitable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x aspects including team building,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ment have reformed and explored biological product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rse system.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other curriculum reform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biological produc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在2020年12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確立了包括棗莊學院在內的39所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促進高等學校分類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就需要專業化應用型的培養機制。高校尤其是地方應用型高校需優化調整各專業課程體系,增加學科交叉課、專業前沿課、產業實踐課,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以提升全體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出發點,以學生參與度、學生獲得感、學生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構建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知識積累、能力提升、成果孵化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地方應用型高校辦學和發展提供有效途徑和支撐[1-3]。
作為一門隨著生物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生物制品生產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性學科。它采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及發酵工程等技術方法,獲得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的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制備用以解決人、畜疫病防治、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制品,在動物傳染性疫病的預防和控制方面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4]。為進一步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拓寬服務區域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棗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制品課程教學團隊教師充分結合學校自身專業優勢和地域特色,對生物制品生產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從而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逐步形成了科學合理且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體系。
一、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培養一支思想素質好、專業知識水平高、專業技術強、結構優良的課程教學團隊,是課程教學改革成功與否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棗莊學院生物制品生產技術課程教學團隊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改革的需要,新老教師齊心協力,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為青年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科研鍛煉平臺;建立團隊青年教師導師制,強化優質課堂輻射效果, 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 建立健全教師教學激勵機制, 全面提升一線青年教師的整體教學素養和教學質量。本課程的某些章節是概念性、抽象性和實踐性的,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課程理論知識,還要有生產生物制品的實踐經驗。如細菌性疫苗制造技術、病毒性組織疫苗生產技術、生物制品質量檢驗技術等,如果任課教師缺乏相關領域的科研實踐經驗,課堂上只能將課本上枯燥的內容一板一眼地搬運過來,學生體驗感差、積極性減退,最終難以達到本課程學習知識和掌握能力的教學目標。同時,為響應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學院推進“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讓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通過掛職鍛煉深入生物制品相關的企業生產線,學習最新的生物制品生產技術,授課時將企業中的生產實例作為案例,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程的體驗感和吸引力,也為提高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徑。此外,為提高高校教師的師資水平,鼓勵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訪學和繼續深造,積極融入魯南科創聯盟,充分發揮“首席專家”引領帶動作用,開展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技術服務。大力開展行業、職業培訓活動,把學校建設成區域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決策咨詢、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3],并在此過程中提高科研水平,在教學中也利于教學成果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