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多斌

【摘? ?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發現有的學生數學知識理論基礎比較薄弱,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因此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經常抓不住問題的重點,長此以往就會影響他們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給學習數學知識帶了一定的壓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知識,便于學生理解,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課堂效率;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3-0076-02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 Chang'an Town Central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U Duobin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t is often found that some students have relatively weak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weak mathematical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Therefore, they often cannot grasp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oblem when thinking about problems, which will affect their enthusiasm for exploring problems in the long run. Learning mathematics brings a certain amount of pressure.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trengthen 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transform abstract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to vivid knowledg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efficienc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多樣化,除了傳統的講解模式以外,網絡授課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在這種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質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解行程應用題時,學生對于火車的行駛方向,有的時候始終搞不明白,兩列火車是同向而行還是對向而行,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弱的學生,始終搞不明白火車的行駛方向,教師在教學當中如果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動畫”的優勢,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火車行駛的方向,就能理解“同向”或者“對向”等詞語的意思了。還有在行程問題中,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部分學生始終搞不明白什么時候是反比例的關系,什么時候是正比例的關系。教學中如果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大屏幕上利用“動漫”的形式演示出來,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理解在路程一定的情況下,速度和時間之間是反比例關系;時間一定的情況下,速度和路程是正比例關系;速度一定的情況下,時間和路程也是正比例關系。通過反反復復的演示,學生就能夠理解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效找到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列出正確的算式,得到正確的答案。所以在講解在行程問題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清清楚楚地將知識形成的過程演示出來,學生看了以后就能馬上明白,不需要教師再進行畫圖演示,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弱,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度不能長久保持,一旦環境發生變化,他們的興趣就會馬上轉移,那么對于學習數學而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環境氛圍,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調動他們的學習欲望,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利用信息技術上數學課,在課堂講授新知識的環節當中,課前的導入部分,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調整教學內容,可以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采用各種形式放到網絡平臺上,供小學生自主研究,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圓周率的學習環節當中,教師在講解圓周率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把“割圓術”“測量法”等提前做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數學家是怎樣探求圓周率的知識的,從而加深學生對圓周率的了解,提高他們學習欲望。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非常感興趣,那么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就一定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養成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小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后,教師還需要合理安排教學程序,科學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往往對畫面或者視頻比較敏感,教師可以利用這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方式展現晦澀的理論知識,幫助小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播放視頻或者圖片之前就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集中精力思考。
比如六年級數學學習“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對于課本里的“點”移動形成“線”,而“線”移動就可以形成“面”,而“面”移動就可以形成“體”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非常抽象,在這里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如果僅僅依靠大腦去想象則難以理解,那么在講解這節課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讓點、線、面、體動起來,以動畫的方式,讓學生完全看到點、線、面、體的移動軌跡,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知識內容。還有,學習“方向與位置的”時候,學生往往對八個方位分不清楚,尤其是“誰”在“誰”的哪一面往往感到非常混亂。方向感不好的學生,很多時候分不清“人”運動的方向,比如“小明放學回家的路線和方向”。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經常讓某個學生站在講臺上給大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向西200米”再“向東150米”等話語的含義,但是往往不能讓學生理解,那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方向與位置”,就一定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長處,把有關“方向”的詞語一一羅列出來,然后通過動畫的方式,形象生動地展示行使的“方向”,這樣就能讓學生完全理解“方向”的含義,做題的時候不會因為理解不了而影響解題的方法思路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非常適合“動畫”的教學模式,讓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知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也非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所以科學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可以快速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一節高水平的課堂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歷史的趨勢,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認清形勢發展的方向,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培養合格的社會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查文凱.借助互聯網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寧夏教育,2017(27).
[2]盛國富.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傳統思想的教育[J].數學教學,2015(22).
[3]盛文璐.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小學數學研討,2017(20).
[4]馬曉光.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滲透傳統思想教育淺談[J].小學教學設計,2012(12).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