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 ?要】? 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短板,對于提升數學素養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靈活應用教學手段帶領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抽象的題目培養學生具體的邏輯思維方式,鍛煉學生內化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的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學思維;情境教學
在小學中年級這個學習階段,學生的個性都比較張揚,而這正是促進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好數學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小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對其之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趣味情境教學,激發學生數學思維
小學中年級學生對周邊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通過情境教學法帶領學生進入課堂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導入。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幫助。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個人發展特點,將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與情境教學完美融合起來,對于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很大幫助。
例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除法的列式計算”,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8個小組,每組5名學生,每個小組領取10根火柴棒。然后,教師通過分配不同的任務,將班內學生按不同人數分組,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分火柴棒的過程應該如何用“算式”表達出來。分火柴棒的活動還可以通過更多的練習來鍛煉學生對除法的認知,以及掌握算式的書寫。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或4個人一組,并以分配不同數目的火柴棒作為任務,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新課程改革指出,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將學生在領悟知識時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有幫助。擁有自主探究能力,不僅能使學生提高數學成績,而且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乘法的簡便運算”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讓學生詢問家長每個月的收入、存款期限是多長時間、存款利息如何計算。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以自己的收入多少以及個人的存款利息為模板,具體計算出自己的工資在銀行存錢會有多少利息,以及每個月要繳納的稅額。在這個步驟的計算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傳達乘法的計算步驟。通過本金與利率相乘,獲取本次取得的利息數目。通過以個人作為示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每人父母的存錢利息與納稅數目。這樣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能夠幫助學生加強乘法運算能力,并將所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在生活中,一步步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三、直觀具體演示,提升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因此,更需要有創新、有亮點的教學模式。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具體而又直觀的圖形或者視頻體現出來,能夠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的作用,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例如,教學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購買一副七巧板。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將七巧板拼接出不同的動物形狀,或者是自己喜歡的玩具模樣,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想象力,直觀體會圖形的拼接效果。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拼法,有的拼出了水杯的模樣,有的拼出了大雁的樣子。通過相互合作和交流,不僅發揮了學生學習共同體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相互幫助的優良品格。在圖案拼接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會得以發展,其圖形拼接的能力也會大大提升,想象力會得到大幅度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樂趣,而且,抽象知識也被具體化,學生學習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貼近生活教學,深化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一定的思維能力與運算方法,從而將這種能力運用到生活中。每一門學科都離不開生活,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選取貼近生活的案例,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方法,并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不斷提升個人的數學思維能力及全面綜合素質。
例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 “單位換算”,教師上課之前可以詢問學生“講臺的高度是多少呢?”,學生有的說3米,有的說3厘米,還有的說3毫米,此時,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思考這些單位之間換算率是多少,差別有多大。通過對講臺的高度丈量預測,教師就可以將米與分米的換算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并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進行米和分米之間的換算。例如,帶領學生去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高度與3米相近,哪些物體的長度又與3分米相近。學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聯系生活中的物體,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就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還能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中年級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靈活應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抽象的題目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內化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的能力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