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燕
【摘? ?要】? 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來開展教育,應用適合引導學生學習的視角來開展美術活動。教師只有用兒童的視角來引導學生學習,才能讓美術教學高效化。
【關鍵詞】? 小學美術;美術教學;童心
有的教師在教美術時,發現學生創作作品、學習知識、交流作品上均不積極,這令教師難以高效開展美術教學。教師必須意識到,小學生還屬于兒童階段,教師必須把握兒童的學習心理,應用適合引導兒童學習的方法開展美術教學。
一、允許學生激發想象力
有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容易應用成人的思維來批評學生創作的成果。這些教師經常批評學生:“為什么你畫的樹葉是藍色的?世界上有藍色的樹葉嗎?”教師片面的評價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擁有兒童的思維,他們的想象力比教師更豐富。教師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創作思維,然后給予學生引導。
比如,當學生繪畫植物時,畫出了藍色的樹葉以后,教師沒有直接評價學生的繪畫,而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創作思路,教師問學生:“為什么你畫的樹葉是藍色的,而不是綠色的呢?”教師用非常和藹的語氣說話,表情中帶著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明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盆栽小樹好像病了,它蔫蔫的,像是很憂郁的樣子。藍色是憂郁的顏色……”此時教師明白了,于學生而言,藍色是學生賦予植物的一種心情,教師告訴學生,有一類畫家,他們很喜歡用顏色來表達心情,人們稱他們為印象派的畫家。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當學生發現原來有畫家和他有相同的創作思路時,感覺很驚喜,于是對于美術創作有了更大的熱情。
小學生擁有一顆童心,他們正在應用兒童的視角看世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世界,走入學生的世界,然后讓學生把他們的作品與美術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探索心去學習理論知識。
二、優化美術創作的內容
有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了解學生喜歡哪些形象,也不了解他們的生活,只會依照課本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意識到,時代是發展的,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時代的偶像、英雄。教師要去關注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允許學生把學習的興趣呈現在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上。
例如,在引導學生創作神話人物形象時,教師為學生播放了最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是近期播出的電影,很多學生喜歡電影中的小哪吒的形象,他們還喜歡電影中哪吒說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教師為學生播出他們喜歡的動畫,學生感到十分驚喜。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既然那么喜歡哪吒的形象,能不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心中小英雄的形象呢?學生大聲說“好”。因為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喜歡的,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有著很大的學習積極性。
在不同的年代,學生喜歡的事物不一樣。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在引導學生創作時,可以鼓勵學生創作他們喜歡的內容。教師只有讓學生創作他們喜歡的事物,給予他們盡情發揮的機會,他們才會愿意創作美術作品,呈現自己的美術學習水平。
三、引導學生盡情地體驗
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喜歡聽教師講抽象的道理。這是因為小學生不擅長抽象思維,他們擅長具象思維。教師如果不能夠結合學生的特長來引導他們學習,那么學生就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必須意識到,小學生喜歡在具象化的環境中學習,喜歡自己探索,然后發現知識。當他們靠自己的力量去發現知識時,便會產生學習成就感。于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盡情地體驗。
例如,在引導學生畫哪吒時,教師看到了學生的畫后,并不予以置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去尋找,覺得自己哪里畫得不好。學生通過對比,發現自己把哪吒的頭似乎畫大了一些。并且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基本功好像存在問題。自己畫圓的時候,線畫得歪歪曲曲的,畫直線的時候又畫不直。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要如何修正呢?學生覺得,現在自己可以重畫,讓腦袋變得小一點兒。然而基本功的問題,則不能通過一次的訓練改變。教師就對學生說:“那你覺得,大概什么時候能夠畫好一點兒?”學生認真地想了想,表示:“一個星期以后吧。”教師對學生說:“那一個星期以后,老師等著看你更漂亮的畫哦!”學生高興地答應了。
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兒童的學習心理,應用循循善誘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問題,鼓勵學生自己修正學習問題。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便會樂于完善自己,從而能夠提升美術創作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要結合兒童的心理開展教學。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創作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內容方面,結合學生的生活和興趣來選擇學生學習的素材;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引導。教師應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仁春.童心寫真——論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非技巧因素[J].新課程導學,2015(10):31.
[2]林柳青.淺析小學美術課堂“導”的策略[J].教育,2018(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