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響亮
摘 要:中學階段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其本身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其教育內容還應該包含諸多有關學生品質與內涵的內在教育,即培養學生認知世界的眼光,改造世界的意識。尤其在核心素養教育觀推行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探討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方針。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高效課堂;策略探討
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包括閱讀理解能力、文化認同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四個主要板塊,想要同時兼顧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教師可以從課前預習、課前導入、課時教學、課后復習四個角度進行教學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課前預習:把握課堂節奏
課前預習教學是對學生預習課本功課習慣的養成,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內容,從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就能更快抓住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因此教師應該注重養成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堂節奏,抓住學習重難點。在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提前通讀課文,并完成課后的相應問題,以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基本把控,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預習問題設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重難點進行學習。
例如,在講解《囚綠記》前,教師可以先布置預習問題讓學生思考——“題目中‘囚字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囚綠?”“‘綠有什么象征意義?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以此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把握文章情感,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情感認知能力。
二、課前導入:引入課文學習
好的課前導入是優質課堂的前提,教師應該活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導入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并引發學生進行相應的思考。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前導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多媒體教學能夠通過音視頻結合的方式,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形成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深刻印象,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情感認知和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離騷》時,常以翻譯和重點字詞教學為重點,卻忽視了《離騷》本身所蘊含的深刻情感教學。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優質朗讀音頻,這類音頻往往吐字清晰,且飽含情感,能夠在糾正學生文言文讀音問題的同時,傳達出文章本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再結合朗讀音頻讓學生分享初步聽取《離騷》全文的感受,結合教師的適度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情感認知能力與文化認同能力。
三、課時教學:小組討論探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出比較具有“爭議性”和“話題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法能夠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去,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相應回答來積極引導,收集學生的思考信息,推理學生的思考過程,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還可以豐富課堂組織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解《孔雀東南飛》一文時,由于原文本身比較長,采用“三讀”教學法明顯不適用于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自由朗讀全文,并各自尋找文章線索,從而總結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性格特征,并總結在一起形成對人物的形象概括。
四、課后復習:課文二度學習
課后復習教學需要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超星學習通、慕課平臺組建學生的班級學習群,并利用微課微視頻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二度學習和拓展學習。利用微課進行課后復習,其并不占用學生太多的課余時間,且微課內容精簡,針對性較強,講解具有系統性的特點,是由高校名師錄制的優質教學視頻。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復習鞏固,能夠進行二次學習,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水平,同時還能產生新的思考,并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具體,印象更加深刻。此外,利用微課教學能夠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想要高效,教師就需要積極探索新式教學方法,用高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中把握課堂節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掌握重點、思考難點的學習策略,將有限的精力放在課堂講學的關鍵點上,以此真正提高課業成績,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張敬陽.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讀與寫,2019(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