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宏
摘要:學困生問題一直是困擾初中數學教師的高難問題之一,學困生基本都有學習意識淡薄、學習積極性低等特征。而基于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推動學困生的轉化,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困生轉化
小組合作學習是初中階段應用較為普遍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互動性及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每個班級中都存在學困生,他們對于學習任務的配合度不高,常常拖拉作業,應付學習任務。而學困生的轉化也是初中教學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現學困生的轉化也是很多初中數學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的課題。
一、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和現狀
學困生的主要形成原因分為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種,除了理性智力因素外,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態度懈怠、學習興趣缺失、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佳以及學習能力欠缺等。大部分學困生長期受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不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學習模式更傾向于被動學習,這就導致其很難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激情。同時由于其缺乏數學邏輯與數學思維結構,對數學概念、公式與定理并不能進行明確的梳理與記憶,數學學習中也欠缺規劃性,不能自主尋找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對自身的學習進度缺乏明確的了解,同時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提問,更別說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而言,學困生因學習積極性的缺失導致其在學習時不愿意主動思考,滿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而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同時也因為學困生對學習的敷衍態度,導致其即使參與了合作學習,也不愿意擴展思維進行問答。另外,很多學困生在學習時欠缺獨立性、自信心與競爭意識,學習過于機械化,只是為了應對學業與考試,在負擔過重的情況下更加難以快樂地投入合作學習中。
二、轉化數學學困生的對策
1.注重學困生的情感教育,端正其學習態度
學困生往往較為敏感,情感活動比理性活動活躍,對外界的態度更為敏感,這會使他們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輕視,而進一步喪失自信心及學習積極性。但同時這也讓他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關心與愛護,若數學教師能夠加強對學困生的情感教育,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平等對待學優生與學困生,幫助合作小組形成友善自由的學習氛圍,將十分有利于學困生轉變不良的學習態度。
2.培養合作意識,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創設學困生喜歡的合作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就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差,但卻總喜歡在課堂合作中開小差,再加上他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善于溝通,所以在合作過程中很難融入小組中。
3.激勵和賞識,提高學困生合作動力
激勵和鼓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即便是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教師也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激勵。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秉承先表揚、再鼓勵的積極評價態度,確保學生能一直處于愉悅的學習狀態中。而在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也要主動對學困生進行優先表揚及肯定,同時表示對他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所期待,教師的關注能夠更好地讓他們參與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參與度。
4.增強主體意識,提升學困生合作有效性
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小組或班級提問時,都會優先選擇優秀的學生回答,學困生這時很少有機會參與回答,有的甚至認為和自己無關,這樣的情況若延續時間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逐漸下降,課堂合作學習的參與度也會逐漸喪失。所以,在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前,就是要在小組劃分上花些心思,以此保證各組的能力和水準都能達到平均狀態,從而為每個小組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
5.降低認知起點,設計分層練習,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應用不同的方式對學困生進行學習引導,能有效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筆者在向學生講授“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時,設計了一組逐漸深化的習題,這組習題分為A組、B組、C組,每組習題的難度不同。對于學困生,要求他們必須學會C組習題的解法;對于中等生,要求他們必須學會A組、B組、C組所有組別的習題;對于優秀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在掌握三組習題的基礎上,學會知識拓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在學困生完成C組習題后,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嘗試著去完成B組習題的解答,從而逐漸引導學生拓寬思路、激發潛能。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從而提升他們的學業水平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何風蘋,吳輝忠.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21(16):9-10.
[2]白西琴.小組合作學習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知識文庫,2019(20):89.
[3]古敬旺.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轉化“學困生”[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7(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