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強調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而最有效的一種辦法是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教學中教師提供完整的項目,然后讓學生參與到全過程中,自主完成項目探究任務,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直接獲取歷史經驗,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和歷史思維,提升歷史學習成效。以初中歷史教學為對象,圍繞項目式學習法應用進行討論,在介紹這種學習法好處的基礎上,總結歷史課運用項目式學習法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項目式學習法;實踐策略
傳統歷史課堂中,教師多采用講授的辦法,學生學習被動和消極,影響其歷史思維和歷史素養的提升。新課程改革推進中,初中歷史教學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應放手讓其進行探究,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并提升分析、思辨、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式學習方法的應用,是落實新課改要求的主要方法和路徑,所以要加強應用研究。
一、歷史課應用項目學習法的好處
傳統歷史課堂中探究空間非常小,而且過于重視結果,忽視過程管理和能力培養。這樣的歷史學習浮于表面,學生對歷史認知不夠深入,勢必會影響到歷史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導致歷史教學無法達成新課改目標。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學習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要改變過去教師在很多方面代替學生的做法,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其創造性學習。項目式學習法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通過設置具體項目,引導學生參與知識探究全過程,自主搜集資料,分析和探究,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互動中,獲取歷史知識,并促進內化,形成科學歷史觀。另外,項目式學習以學生實踐為主,不僅能在參與中獲得知識經驗,還能自主搭建知識框架,同時促進解決問題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精神品質也會提高,學生在歷史教學中就能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改要求。
二、歷史課應用項目式學習法的策略
(一)做好準備工作
初中歷史課中項目式學習法應用,第一要務是確定好項目。這個可以由教師自主確定,然后將項目探究任務直接布置下去,由學生探究和完成,教師提供必要幫助。除此之外,教師可讓學生拉入項目設定中,這樣可激發其參與項目式學習的積極性。在項目式學習準備階段,教師要布置學習任務,使全體學生了解項目,明確學習目標,知道在學習中要完成哪些任務。這里要注意,歷史教學中確定項目應把握原則,就是必須結合學情,堅持任務適中原則[1]。項目學習任務既要有一定挑戰性,又要保證在學生能力范圍內可解決。
(二)項目式學習法實施
在布置任務后,教師將事先準備的資料發放給學生,讓其根據參考資料,結合項目任務,主動去搜集相關的信息。學生可通過網絡或者是在圖書館中搜集史料,并進行評估,去偽存真,以確保所掌握的史料能夠真正幫助自己完成項目任務。項目式學習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所有成員圍繞項目任務,說出對任務的看法,各抒己見。在此過程中會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這個時候就要在組內展開頭腦風暴,積極進行探討,最終在商討中共同制訂最優項目學習方案和計劃[2]。整個項目式學習中,學生是主體,組內成員按照計劃進行探究,結合經驗以及搜集到的資料,積極展開討論和探究。在此過程中要進行創造性學習,進行思維碰撞,從而更好地完成項目任務。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在學生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時進行指導或者進行啟發。這樣就能在生生、師生合作下,使學生在自覺參與項目學習全過程中,更快、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促進信息搜集能力、辨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等的提高。最后,每個小組在項目式學習完成后,需要展示學習成果。教師既要對結果評價,又要做好補充。
(三)項目式學習評價
歷史課堂中項目式學習后,除了要讓學生展示成果,還要做好評價。這個過程既要做好結果評價,又要做好過程評價。另外,項目式學習評價要落實多主體,改變過去歷史課堂中教師獨有評價權的做法,讓小組之間評價、成員之間相互評價。項目式學習評價內容要多元化,從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學習、史料搜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多個方面展開評價。這樣的評價所反饋出來的信息,才會更為準確和全面[3]。教師也能明確學生的普遍性問題以及哪些能力不足,在此基礎上進行輔導,有針對性教學,歷史教學成效會更好。
總之,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手段,通過合理地設計項目,促使學生加入項目實踐探究中,深層次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確保能力提升,歷史教學綜合成效更高。
參考文獻:
[1]李在華.初中歷史教學中項目式學習法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5):55.
[2]田紅彩.基于學科素養的“初中歷史項目式學習”實施策略:以“北洋金融街的變遷”項目式學習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72(2):40-45.
[3]王丹容.開展項目式學習,培養歷史核心素養[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