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雨
摘要: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分析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路徑,以期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
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初中信息技術受到高度重視,這門學科的學習對初中生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教授,鍛煉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之前相比較,信息技術課時有所增加,組織學生上機實踐時間不低于總學時的70%,雖然新課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實踐教學中,仍然存在部分學校采用應試教育方式,忽視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沒有將信息技術成績考核納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但就目前該學科教學現狀來看,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教學體系,同時也缺少完善的教學方法,這使學科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中缺少參考,加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同,導致信息技術學科在教學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策略
1.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落實分層教學法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和興趣愛好等,從而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為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這樣能夠使學生在能力、技能、知識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分層教學活動的開展,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都得到滿足,并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加強學習中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計算機數據處理”這一板塊的內容時,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一板塊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梯次劃分,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層教學方法的實施,確保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所收獲和提升,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2.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新課改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其要求教師要先做到思想解放,這樣才能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課堂活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要做到以生為本,突出學生課堂主體性,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模仿、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通過為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編排板報”這一板塊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保護環境并人人有責”為主題設計電子板報,引導學生嘗試獨立完成操作,學生可以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在完成的過程中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創新思維。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學習中學生只掌握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精講與多練相結合。理論知識學習后,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實踐時間,使學生在上機實踐中練習,從而更扎實地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課堂中可以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教材中的內容,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使學生上機實踐更順利。例如,在學習“數據圖表化”這部分內容時,涉及表格的建立和修改內容,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在課堂中教授理論知識后,教師還需要通過上機演示操作,教授學生實踐能力。例如,可以將統計出的班級不同學生興趣愛好數據制作成圖表內容,先由教師演示,在教師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要仔細觀察,之后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在學生實踐時,教師要仔細觀察,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予引導,從而促進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東寧.試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J].數碼世界,2021(2):174-175.
[2]李明熙.新課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2019(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