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家重大事件中親子關系狀況調查報告

2021-09-09 15:30:34高書國徐碧榮黃云霞邵澤飛
中華家教 2021年5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

高書國 徐碧榮 黃云霞 邵澤飛

關鍵詞:家庭教育 重大事件 親子關系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如何,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提升家長素質,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建立和諧共生、共促發展的親子關系,對于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實現“家校社共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情感交織、知識增長和共同成長的過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這次罕見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爆發使得家長不能正常上班、孩子不能正常開學,家長和孩子不得不每天都“宅”在家中,他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特別是相處方式及親子關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親子關系狀況,中國教育學會聯合家長學習網共同發布《在國家重大事件中親子關系狀況調查問卷》,以期通過問卷方式大范圍地了解疫情期間親子狀況,并研究其中存在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是一場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引發了各個國家對于學校公共安全與家庭關系的高度重視。為調查疫情期間的親子關系,本研究以6—15 歲中小學學生家庭為主要對象,針對不同家庭在親子關系方面的問題,從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變化、親子相處習慣、親子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解決親子矛盾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查。與此同時,問卷還對家長的受教育情況、收入情況等進行了調查,以此分析家長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等因素對親子關系的影響。

問卷共設43 道題,前6 題以收集家庭基本信息(與孩子關系、職業、家庭所在地、收入等)為主,第7 題收集家長與孩子的相處狀態(A. 生活在一起;B. 兩地分離),第7 題之后,不同選項將會跳轉到不同問題上,因此參與每道問題的人數并不固定。

問卷調查以電子問卷的形式發放,截至2020 年6 月28 日,共生成有效答卷99703 份,范圍覆蓋全國,以華北(33.59%)、華東(48.19%)、東北(11.41%)等地區家庭為主。其中,鄉村家庭占據一半以上(50.31%),城市家庭占28.87%,城鎮家庭占18.33%,城鄉接合部家庭占2.49%。這些家庭中,以母親身份參與調查的占75.13%,以父親身份參與調查的占22.93%,以祖輩身份參與調查的占1.95%。需要說明的是,在第7 題中,92.98% 的家庭在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生活在一起,7.02% 的家庭家長與孩子兩地分離。因此,本次報告在分析家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情況時,采用家長和孩子在疫情期間生活在一起(第7 題A選項)的調查數據,共為92705 份。

二、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一)親子關系數據調查

1. 疫情期間家長對子女態度變化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種非常態的情況,從疫情突發到疫情防控常態化,疫情演化的不同階段對家庭關系、親子關系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本調查問卷針對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被迫長時間共處的情況,重點考察他們之間的態度究竟有無變化,有什么變化。詳細數據見表1。

由表1 可知,71.50% 的家長認為他們和孩子關系較為穩定,即使受疫情影響,親子生活模式有所改變,但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依然沒有變化。這些家庭親子關系穩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沒發生疫情前孩子也是一直跟自己住,天天見面”,習慣了疫情下每日共處的生活模式,因此沒有變化,這樣的家長占態度沒有變化家庭的49.67%,占總人數的35.51% ;二是“和孩子相處很好,關系穩定”,因此家長和孩子雖然因為生活模式驟然變化,但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依然沒有發生變化,這部分家長占態度沒有變化家庭的47.38%,占總人數的33.88%。其他原因家長占態度沒有變化家庭的2.95%,占總人數的2.11%。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主動發生變化的占總人數的12.55%。家長對孩子的態度由親密到相看兩厭的占總人數的4.09% ;由不習慣到越來越親密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46%,其中后者比例是前者兩倍有余。經問卷調查可以得知,態度由親密到相看兩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以前工作忙不能好好照顧孩子,有虧欠感,所以開始時特親密;時間長了,覺得照顧孩子很麻煩”,因為堅持不下去,所以對孩子的態度逐漸變差,這部分人占態度由親密到相看兩厭的21.46%,占總人數的0.87% ;二是“剛開始想要向孩子展現完美父母的親情和責任,為孩子樹立榜樣,孩子總是不聽話,時間長了覺得沒有意思”,由于得不到孩子的積極反饋,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態度由親密逐漸變差,這部分人占態度由親密到相看兩厭的44.51%,占總人數的1.82% ;三是“其他”原因,占態度由親密到相看兩厭的22.81%,占總人數的0.93%,其中有12.84% 進行了意見反饋,絕大多數反饋意見的家長表達出孩子“不聽話”的意思,和原因二類同。態度由不習慣到越來越親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以前長時間不和孩子在一起,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時間長了,發現和孩子在一起很開心”,這部分人占由不習慣到越來越親密人數的45.93%,占總人數的3.89% ;二是“孩子太懂事了,超出預期,不習慣;覺得孩子不容易,加倍體貼孩子。良性循環,親子關系越來越好”,這部分人占由不習慣到越來越親密人數的34.47%,占總人數的2.92%。

15.95% 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變化的原因是疫情、復工、復課等外界環境的影響。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深受環境影響,35.51% 的家長主要是因為生活環境和以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而保持親子關系的穩定,15.95% 的家長隨著疫情、復工、復課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總占比為51.46%,超過人數的一半。和孩子相處很好,親子關系不受外界環境過分影響的家長占比為33.88%。借助外界環境主動做出改變的家長占12.55%,但是其中能達到目的,改善親子關系的僅占總人數的8.46%。

通過對主動做出改變的家長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改善親子關系的過程是長期的,家長需要耐心;(2)家長也需要得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才能繼續下去;(3)“不聽話”是孩子和家長之間關系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因素,家長需要認真考慮什么是“不聽話”。

2. 親子相處

親子相處主要考察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以及家長與孩子的親密程度,通過叫孩子起床的方式、學習輔導負責人、與孩子說話最多的人等具體問題來判斷。

叫孩子起床是生活起居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這些瑣事可以略微推測家長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在叫孩子起床這件事上,強制孩子起床的家長人數比例最高,占46.92%,其次是讓孩子自己安排的家長,占35.18%。該結果表明,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對孩子的生活有較強干預,家長較為強勢;二是對孩子有一定信任,親子相處較為平等。對于孩子較為縱容或其他的態度為少數項,暫不予考慮。

把此數據與調查問卷中問題“疫情期間,因為什么事情和孩子發生過矛盾”選項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結果發現:(1)強制孩子起床的家長在疫情期間因為睡覺、起床、吃飯等生活起居上的問題與孩子產生過矛盾的人數占比20.02%,在學習上產生過矛盾的人數占比33.04% ;(2)讓孩子自己安排的家長在疫情期間因為睡覺、起床、吃飯等生活起居上的問題與孩子產生過矛盾的人數占比11.70%,在學習上產生過矛盾的人數占比19.62%。

作業輔導是容易產生親子矛盾的問題之一,也是判斷親子相處關系的重要內容。由誰對孩子進行作業輔導,結合孩子居家學習時存在的問題,可以推斷出親子之間在學習上的矛盾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在由誰負責孩子的作業輔導中,父母占據大多數,為57.24%。孩子居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兩項較為突出,一是家長缺少輔導能力,二是孩子不會自我管理。負責孩子作業輔導的責任人不同,對這兩項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由父母親自為孩子輔導的,認為孩子不會自我管理的人數要多于家長缺少輔導能力的;而由網絡教師、祖輩等人員對孩子進行輔導的,認為孩子不會自我管理的人數都遠比認為孩子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少。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出:(1)父母占據輔導孩子作業人員的大多數;(2)雖然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缺少輔導能力,但更多的父母認為孩子缺少自我管理能力,對自己的反思、自責和對孩子的期望可能是親子在學習方面產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和孩子說話多或接觸多,是和孩子關系密切的重要表現。問卷調查中,認為孩子和媽媽說話最多或接觸最多的家長占75.64%,由此可見,媽媽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3. 親子矛盾

為了能夠更直觀地分析親子關系中的問題,問卷中也考察了矛盾產生的原因以及家長是如何看待和解決親子矛盾的等問題。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不論家長和孩子是否生活在一起,他們的矛盾都主要集中在生活起居與學習方面,分別占比37.06% 和62.42%。產生矛盾后,家長主要采用三種方式來解決:一是“等雙方冷靜之后,再溝通”,二是“等孩子冷靜后,再教育他”,三是“有時控制不住,會訓斥/ 打孩子一頓”。與上文“親子相處”中家長態度的分類對比,第一種處理矛盾的方式應屬于“對孩子有一定信任,親子相處較為平等”;第二種處理矛盾的方式應屬于“對孩子的生活有較強干預,家長較為強勢”;第三種處理矛盾方式的家長更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如果處理矛盾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矛盾而是發泄情緒,較容易積累或引發更大的矛盾。在對待由自己引起的親子矛盾中,絕大部分家長(81.28%)會反思自己,避免再犯;一部分家長(28.27%)甚至會向孩子道歉。

由此可見,親子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生活起居與學習方面;家長選擇處理矛盾的方式與家長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態度息息相關。因此,本研究建議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可以有效消弭大多數親子矛盾。與此同時,家長要改變對待孩子的觀念,應平等尊重,不強加干預。處理孩子的問題要心平氣和,不要感情用事。

(二)家長受教育程度對親子關系的影響

1. 家長受教育程度和疫情期間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變化之間的關系

表6 卡方檢驗表明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與其受教育程度顯著相關(χ2(6)=378.73,p<0.001)。在家長主動去改善親子關系的選項(B 選項和C 選項)中,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主動去改善親子關系的人數比例越高。

另外,在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受外界環境影響方面,除了D 選項可以反映此點之外,A選項中有部分比例的家長雖然態度沒有變化,但是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初中及以下學歷家長為36.33%,高中或中專學歷家長為34.37%,大學及以上學歷家長為33.84%)。因此,綜合這部分A 選項以及D 選項的比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受環境因素影響的最終比例,初中及以下學歷家長為51.92%,高中或中專學歷家長為51.41%,大學及以上學歷家長為49.33%。可以看出,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受環境因素影響的人數比例相對較低。親子關系中產生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重視親子關系,越愿意主動去改善親子關系,同時也善于抓住這一難得的親子相處時機,為改善親子關系努力。

2. 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與親子矛盾的產生原因

表7 卡方檢驗結果顯示,親子發生矛盾的原因與家長受教育程度顯著相關(χ2(2)=7.11,p=0.03 ;χ2(2)=13.32,p=0.001 ;χ2(2)=268.51,p<0.001 ;χ2(2)=251.51,p<0.001 ;χ2(2)=9.10,p=0.011)。數據表明,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各學歷層次家長最關注的問題,并且都容易因此和孩子發生矛盾。高中或中專教育程度的家長因學習問題與孩子發生沖突的可能性較大。生活起居問題是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的第二大因素,與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家長相比,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親子之間在生活起居方面越容易發生沖突。

3. 家長受教育程度與處理親子矛盾的方式

表8 的卡方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長對矛盾的處理方式存在顯著性差異(χ2(8)=387.01,p<0.001)。在前文親子關系的分析中,家長對矛盾的處理方式主要集中在“等雙方冷靜之后,再溝通”“等孩子冷靜后,再教育他”“有時控制不住,會訓斥/ 打孩子一頓”這三種方式上。其中方式一親子相處較為平等,高中或中專學歷家長在本層次學歷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大學及以上學歷家長,再次是初中及以下學歷家長,并不是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此種處理方法的家長所占本學歷層次的比例越高。方式二家長較為強勢,數據顯示,隨著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此種處理方法的家長所占本學歷層次的比例越低,即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處理親子矛盾時,強勢的家長所占比例越少。方式三家長更容易受到情緒影響,結果表明,隨著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此種處理方法的家長所占本學歷層次的比例越高,即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在處理親子矛盾時感情用事。

4. 家長受教育程度與對親子矛盾的看法

表9 的卡方檢驗結果顯示, 家長對親子矛盾的看法與家長受教育程度顯著相關(χ2(2)=200.41,p<0.001 ;χ2(2)=161.11,p<0.001 ;χ2(2)=43.48,p<0.001 ;χ2(2)=136.91,p<0.001 ;χ2(2)=63.94,p<0.001)。數據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理念積極(“反思自己”和“向孩子道歉”)的比例越高,理念消極(“當下愧疚,事后忘記”和“理所當然,無須介懷”)的比例越低。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1)在理念方面,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對親子矛盾的看法越積極,越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2)結合“家長受教育程度與處理親子矛盾的方式”的數據,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長,在家庭教育理論、與孩子相處等方面都有科學的認識,但是卻難以應用在實際處理當中。

(三)夫妻收入水平和對親子關系的影響

1. 夫妻收入水平和疫情期間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變化

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在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態度變化不盡相同。詳細數據參見下表。

表10 的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變化與家庭收入顯著相關(χ2(9)=132.81,p<0.001),數據顯示,在家長主動去改善親子關系的選項(B 選項和C 選項)中,夫妻收入越高,主動去改善親子關系的人數比例越高。另外,關于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受外界環境影響,除了D 選項可以反映此點之外,A 選項中有部分比例的家長雖然態度沒有變化,但是也受到了環境因素的影響(夫妻收入在3000 元以下的家長為36.27%,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為35.44%,夫妻收入在5000 ~ 10000 元的家長為35.16%,夫妻收入在10000 元以上的家長為34.47%)。因此,綜合這部分A 選項的比例以及D 選項的比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受環境因素影響的最終比例,夫妻收入在3000 元以下的家長為51.63%,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為51.87%,夫妻收入在5000 ~ 10000 元的家長為51.2%,夫妻收入在10000 元以上的家長為49.86%。可以看出,在家長受外界環境影響改變對孩子態度的選項中,家長受疫情、復工、復課等外界環境影響的人數比例并未完全按照夫妻收入的高低依次排序。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元水平的家長受疫情、復工、復課等外界環境影響的人數比例最高,之后收入越高受到外界影響的人數比例越低。

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夫妻收入越高,家庭抵抗風險的能力越強,越不容易因為疫情等外界因素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因此,在夫妻收入高于3000 元之后,收入越高,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越不容易受疫情、復工、復課等外界環境影響。而收入低于3000 元的家庭,雖然收入較低,但家長職業大部分是務農(53.84%),疫情、復工、復課對農業的影響要遠小于企業職工或個體工商戶。因此,收入低于3000 元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態度受疫情影響也沒有那么大。

2. 夫妻收入水平和疫情期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

表11 的卡方檢驗結果顯示,親子矛盾產生的原因與家庭收入顯著相關(χ2(3)=27.47,p<0.001 ;χ2(3)=106.14,p<0.001 ;χ2(3)=135.22,p<0.001 ;χ2(3)=27.81,p<0.001 ;χ2(3)=50.86,p<0.001)。

通過前文親子關系中的數據結果發現,疫情期間引起親子矛盾的兩大因素為生活起居與學習問題。由表11 可知,在生活起居方面,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人數比例最高,之后隨著夫妻收入升高依次降低。夫妻收入在3000 元以下的家長所占比例僅次于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人數比例。其主要原因在于夫妻收入越高,家庭在生活起居等方面的包容性越強,不會因為一些瑣事和孩子產生矛盾。在學習方面,夫妻收入在5000 ~ 10000 元的家長人數比例最高,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人數比例次之。其原因在于在3000 ~ 10000 元收入家庭的人數占據大多數,他們的生活經歷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對于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關注,但因為缺乏科學的輔導方法,更容易和孩子在學習上產生矛盾。

3. 夫妻收入水平和家長處理親子矛盾的方法

對比不同夫妻收入水平的家庭在處理親子矛盾的方式上的區別,可以推測經濟條件對家長處理親子矛盾的影響。具體數據參見表12。

表12 的卡方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收入家庭的家長對出現矛盾后的處理方式存在顯著性差異(χ2= 492.57,p< 0.001)。

前文數據顯示,家長對矛盾的處理方式集中于“等雙方冷靜之后,再溝通”“等孩子冷靜后,再教育他”“有時控制不住,會訓斥/ 打孩子一頓”三種。由表12 可知,在選擇較為平等的方式一的家長中,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夫妻收入在5000 ~ 10000 元的家長,再次是夫妻收入在10000 元以上的家長,最后是夫妻收入在3000 元以下的家長。并不是家長收入越高,使用此種處理方法的家長所占本收入層次的比例越高。在選擇方式二的家長中,夫妻收入越高,使用此種處理方法的家長比例越低,即夫妻收入越高,在處理親子矛盾時,強勢的家長所占比例越少。在選擇方式三的家長中,夫妻收入越高,使用此種處理方法的家長比例越高,即夫妻收入越高,越容易在處理親子矛盾的問題上感情用事。

4. 夫妻收入水平和家長對親子矛盾的看法

當矛盾的發生有家長自身的原因時,家長的做法或想法可以反映出家長的教育理念。詳細數據參見表13。

表13 的卡方檢驗結果顯示, 家長對親子矛盾的處理策略與家庭收入顯著相關(χ2(3)=362.29,p<0.001 ;χ2(3)=80.71,p<0.001 ;χ2(3)=12.10,p<0.001 ;χ2(3)=178.34,p<0.001 ;χ2(3)=95.71,p<0.001)。

數據顯示,認同“反思自己,以后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夫妻收入在5000 ~ 10000元家長層次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夫妻收入在3000 ~ 5000 元的家長,再次是夫妻收入在10000 元以上的家長,最后是夫妻收入在3000 元以下的家長。并不是家長收入越高,認同這種理念的家長比例越高。認同“向孩子道歉”的家長,隨著夫妻收入升高,家長所占本收入層次的比例越高,即夫妻收入越高,家長越能平等對待孩子,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夫妻收入低的情況下,家長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了較多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引導孩子慢慢成長,只能選擇最為便利的方法。因此對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對于生活起居、服從管教等和家長息息相關的行為習慣較為嚴格,希望孩子能夠“懂事”,不要再讓為了生活已經筋疲力盡的家長在這些“生活瑣事”上忙碌。

三、國家重大事件中親子關系狀況報告的主要結論

疫情期間親子關系狀況調查表明,社會、家庭對于親子教育問題關注度高,參與度高,需求強烈。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家長多為“80 后”“90 后”,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能力與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職業能力關系密切,也顯示出這一特定年齡的家長與孩子之間關系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通過調查報告,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一)改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耐心堅持和正確引導

調查顯示,很多家長有著改善親子關系的決心,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后,會因為沒有耐心、得不到孩子的正向反饋等原因而放棄。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辜負了自己的付出,從而更容易和孩子產生矛盾。這需要父母不但要有改善親子關系的決心,還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更需要對孩子正確引導,明白“讓孩子聽話”意味著什么,怎樣做孩子才信服自己的話,而不用強制孩子執行自己的“命令”。

(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占有第一重要地位

數據表明,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家長75.13% 是母親;在76.59% 的家庭中,孩子與母親的關系最為密切。在職業選擇上,更多母親(相較于父親)會選擇上班時間較為靈活的自由職業或者做全職媽媽,方便接送孩子、開家長會、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等。與此相反的是在受教育程度上,母親的受教育程度略低于父親的受教育程度,然而她們的認知、知識和情感深刻地影響著下一代;本次問卷調查中的家長一多半來自農村,其中母親對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培訓的需求更為迫切。

(三)家庭教育中的親子矛盾主要集中在生活起居與學習方面

在問卷調查中,學習方面的問題是引發親子矛盾的首要因素。這既表明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又表明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調查顯示,在輔導孩子作業的人員中,父母占大多數。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學習上的問題首先是缺少自我管理能力,不能自己主動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自己沒有輔導能力,不能有效解決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沒有有效方法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生活起居問題是引發親子矛盾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孩子在生活起居上的習慣不符合家長的預期,家長不能采用符合孩子特性的方法,從而引發親子矛盾。而家長選擇處理親子矛盾的方式與他內心深處秉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比如民主平等、以人為本。

(四)家庭教育理念與家庭教育實踐發展不平衡

調查顯示,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對于與孩子民主平等的觀念認可度越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與孩子發生矛盾時,卻很難做到民主平等,更多是以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去教育、強制孩子。還有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在處理親子矛盾時,更容易感情用事(忍不住訓斥、打罵)。

四、關于改善和增進親子關系的幾點建議

(一)鼓勵家長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文化水平

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對于科學的育子觀念的認同度越高,對于家庭教育的理念理解得越透徹。因此,家長應該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一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增強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二則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三則開闊眼界,提高文化素養,對家庭教育理解更加透徹,更容易找到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以此種種減少乃至避免親子矛盾,改善親子關系。

(二)改善親子關系是一項長期工作

家庭教育專家趙剛指出:“兒童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是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能促進健康成長。”[2] 調查顯示,很多父母有改善親子關系的決心,但是并不長久。親子關系的改善是一項長期任務,家長可以以自己最契合的方式去改善親子關系,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累,這樣不長久,而且更容易引發親子矛盾。家長在尋找改善親子關系的方式時,要考慮到這么做是否會得到孩子的正向反饋。如果孩子總是不能給予正向反饋,比如不理不睬、理所當然等,家長就要考慮更換其他方式。

(三)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3] 在調查問卷中提及如何處理親子矛盾的問題,比如是否因為早起叫孩子起床產生親子矛盾時,很多家長回答“沒有矛盾,孩子自律性強”,這些回答占據“沒有矛盾”的大約在五分之四以上。“人的最大的勝利是能夠戰勝自己”,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讓孩子養成強大的自律能力,是減少乃至避免親子矛盾的一項重要措施。

(四)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

在夫妻收入和親子關系、親子矛盾等問題交叉分析時,可以看出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親子關系不受外界風險影響的概率越大,對于生活起居等方面產生矛盾的包容性越強。因此,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有助于改善親子關系。與此同時,家長也應注意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調查發現,在部分家長反饋的矛盾中,很多矛盾是因為家長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引起的,因此家長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家庭陪伴的質量,從而減少乃至避免此類沖突的發生。

(五)組織編寫專門針對母教的家庭教育教材和課程

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調查問卷中,很多母親表示缺少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容易在生活起居中和孩子產生矛盾。數據顯示,這些母親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接受指導的需求。因此,為這些母親專門編寫一份公共性強、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家庭教育教材就很有必要,進而形成課程,通過網絡、講座、家長學校等形式讓這些母親獲取知識,以滿足她們的需求。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9:50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現狀調查對策分析
淺析隔代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6:54: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5:08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9:41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77777| 欧美色视频网站|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99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xx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一区二区影院| 九色综合视频网|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亚洲手机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久久成人免费| 毛片手机在线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91啦中文字幕|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毛片一级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777|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欧美在线一二区|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欧美激情伊人| 久久婷婷六月|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欧美69视频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九九香蕉视频| 成人国产小视频|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午夜|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人片|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 丝袜国产一区|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