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出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著重讓學生自身參加于課堂中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不僅能達到教學任務的目的,也是促進師生關系各方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參與式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探尋如何引導學生從被迫學習走向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提高課堂效率,更加有效地獲取知識。
關鍵詞: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小學數學;課堂互動
作為國內外教育領域的主要話題,師與生之間的溝通為重要因素。在小學課堂教學場景中,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所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所互動,彼此擁有關注的焦點,共享不同的情感狀態。打破以“學習理論性知識為主,考試得高分為輔”的常規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
現在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是調動學生積極獲取知識的過程。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研究教材,提出準確、具體的問題,不斷地鼓勵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認真地思考,組織學生小組探討,發現規律,溝通想法、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能力,從他們“被迫學”變成“主動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生發揮自身作用的重要性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由被動地灌輸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地接受學習。現在教育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1.在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
作為一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數學對學生的創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行為有以下幾種。
(1)對知識的渴求。教師要重視并恰當地利用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心理,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勇于創新,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同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讓學生自主發現其中的樂趣。
(2)質疑與探究。質疑是創新的基礎,讓學生敢于質疑、樂于探究,從而體驗探究中的過程,準確把握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提高教學的參與度。
(3)敢于創新,在數學活動中監督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對課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新的解題思路,這種新鮮感的體驗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
2.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尚未成熟,對數學這類公式多且乏味的科目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導致在學習上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傳統的課堂都是老師作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沒有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致使學生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學生的自主性大大削弱。數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互相討論、交換想法來探討問題,這樣能夠快速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學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加,完善的教學理念能夠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自己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間接培養學生的自律性。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根據教師帶領學生對問題由淺入深、探究疑難點、總結經驗,通過學生自身的發現和掌握,讓學生形成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從簡單的公式計算,不斷地出現不同的解法,學生明確“主攻”的方向,在解答的過程中就能積極主動地進擊并一步步走向結果,從而拓展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2.提高教師的培養意識
為了更大化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服務,教師必須不斷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變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應設置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出問題,同時不斷充實自己,結合班級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改變教學方法。
3.創設情境,倡導學生獨立思考
輕松舒適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放松下來,讓學生從一個數學條件中聯想另一個有關的問題,或從一個數學概念里想到其他概念和思維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集思廣益,將不同的問題分發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積極性、主動性和挑戰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對自身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應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性,讓數學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且富有成效。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只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陳國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小學生(中旬刊),2018(10):41.
[2]沈劍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構建高效課堂: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J].文理導航(下旬),2018(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