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摘 要:在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趨勢下,文化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當前社會更需要全能型、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學校要促進文化教學和素質教育的同步發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道德素養的進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優勢,在引導學生了解歷史的同時也能夠讓其感受到英雄先輩們的精神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基于此,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滲透策略
我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多民族國家,歷史悠久且源遠流長是我們國家的特點,了解歷史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當代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教師要明確高中歷史學科的特點以及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與道德素養。教師要通過歷史學科教學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學會珍惜,能夠認真對待學習這一件事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同時在其中滲透家國情懷,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習英雄先輩們的精神品質。
一、引入名人案例,激發家國情懷
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名人案例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在學生中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能夠為家國情懷的滲透提供積極的保障。當代學生沒有經歷過歷史發展的實際場景,只通過教材中的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體會,為此教師要以教材中的案例為基礎引入恰當的名人案例,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和感受,有效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引入名人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結合教材中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從而理解這些人物表現的家國情懷。
例如,在講解中國歷史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戰爭勝利的不容易,從中體會和理解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一些名人案例,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體驗。比如,可以引入文天祥寧死不屈、絕不向敵人低頭,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慷慨赴死的家國情懷;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時既要抵抗外部侵略,又要阻止本國人民吸食煙土睿智勇敢的家國情懷;錢學森拒絕名利,一生為黨和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江姐巾幗不讓須眉,在牢獄里飽受嚴刑拷打絕不出賣同志的家國情懷……通過這些名人案例讓學生的內心受到震撼,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為學生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二、巧用媒體資源,培養家國情懷
當今社會是互聯網為主導的年代,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為此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借助多樣、生動的媒體資源培養和滲透家國情懷。教師可以通過媒體資源將靜態的教學資源轉化為動態的形式,這樣學生的學習更具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歷史的脈絡也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例如,在“抗日戰爭”的講解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清晰準確的理解,并且形成完整的歷史結構,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播放時最好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比如,可以播放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等相關視頻,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戰爭的慘烈,理解歷史發展的不易,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樹立報效祖國的意識。
三、開展社團活動,感悟家國情懷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師不能局限于單一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社團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其親身參與實踐,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同時更加深刻地體會和感悟家國情懷的內涵和價值。
社團活動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兩種模式,校內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方式搜集和整理資料,去了解一些歷史發展的故事。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站或者是去圖書館借閱書籍強化自身對歷史的了解;校外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一些紅色基地,通過紅色基地中的雕塑、器物、文物資料等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體驗,強化學生的感受和體會,并且在參觀之后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記錄下來,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保障。通過開展社團活動點燃學生內心的愛國熱情,讓學生養成認真學習、報效祖國的心態。
四、結語
在目前教育形勢的發展趨勢下,教師需要知道社會各界對人才培養的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將文化教學和素質教育工作同步開展,科學合理地將家國情懷滲透于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積極的影響和切實的保障,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馬玉春.高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研究[J]. 文理導航,2018(4):2.
[2]劉洪艷.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