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特根
摘要:現代化素質教育理念的關鍵是教學思維與教學手段的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強大動力,更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 支撐,是實現教育強國夢想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教學改革;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前言:
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通過對數學教材的深入探索,結合教 學活動的動態化管理,提出對課堂組織自由性、開放性設計的理 念,關注活躍氛圍的營造,逐步引導學生養成創新思維,與學生保 持密切的情感交流,點燃學生對數學奧秘的探知火花,讓師生之 間的活動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相輔相成。
一、聯系生活實際,在解決實際 生活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不應該只是局限于數學學科理論知識的 思維,而是需要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體 現,使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知識,從而 在數學學習中尋找到樂趣,體驗到實際 的價值,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 題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解決生活化的 數學問題時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因此, 在教學中,要加強理論結合生活原理的 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小學生體會到數學 知識和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的關系,增 強對于數學思維的運用,在運用中對數 學知識進行創新思考。 為了能夠激發學生探討數學問題 的興趣,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之前,了 解當前學生感興趣的一些人物和事件, 然后找到其與小學數學知識之間的一些 關聯,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內 容融入到數學知識點里面,這樣可以使 學生在探討和解決數學問題時就像是在 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一樣,使一些晦 澀難懂的數學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和 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 力,在自主思考中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對小學數學課程中的《中 位數與眾數》這一節課程進行教學時,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可以將班級所有 學生的身高做一個統計,并在教學過程 中將這些數據作為這一節課的切入點, 讓學生找出班級身高相同最多的數值, 從而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眾數這一數學 概念,并在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時對于 眾數有非常深刻的印象,然后引導學生 對眾數這一知識在一些生活中的運用。 比如,讓學生利用眾數來分析一件商品 的價格,學生在調查這件商品在不同商 場的價格,數據匯總以后通過眾數來反映出來,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解決相關數 學問題時,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巧用數學活動,在有趣的教 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在課堂中融 入數學游戲是為了給小學生增添一點樂 趣,同時在數學游戲中引導學生自主探 討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數學游戲中完成 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解決 數學問題的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應該 積極探索游戲化教學,讓學生成為教學 中的主角,教師也可以大膽嘗試將多元 化的游戲融入其中。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 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分水果游戲, “六一”兒童節到了,教師要舉行聯歡會, 教師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些氣球,請小 組長將氣球充滿氣,將本組的氣球每人 分 5 個。學生分完后發現,15 個藍色 氣球,每個人分 5 個,可以分給 3 個人; 16 個黃色氣球,每個人分 5 個,可以 分 3 個人,多了 1 個;18 個黑色氣球, 每個人分 5 個,可以分 3 個人,多了 3 個。 為什么有時沒有多余,有時多 1,有時 多 3 呢?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數學現 象進行分析,在分析中創新思維,用教 學活動中表現出的數學內容來總結數學 知識的本質,這個引導過程讓學生在 探究游戲活動中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在觀察這一數學現象時會對相關數 學問題有一個生活化的認識,在參與思 考中體會數學問題的樂趣所在,在探究 中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從無 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到發現 問題,在他們心靈上初步有了“余數” 的痕跡。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思考 中悟理、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通過 游戲化的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 識。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 情境中創新對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
教師在利用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活 動時,可以調查好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生 活事物和生活情境,然后根據這些生活 情境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情境導入,通 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吸引學生參與數學活 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著更多的 學習興趣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并在生 活化的情境中提升數學思維能力,進而 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余數》一課 時,可以這樣創設情境,首先準備好一 些蘋果作為上課時的教具,讓每個學 生在課堂上取出 8 個蘋果放在水果籃里 面,使每個水果籃的蘋果一樣多,可以 怎么放?當學生獨立思考對于蘋果的放 法之后,從中選擇五種:1. 一個水果籃 放 4 個蘋果,8÷4=2(籃);2. 一個水 果籃放 2 個蘋果,8÷4=2(籃);3. 一 個水果籃放 8 個,8÷8=1(籃);4. 每 個水果籃放 3 個蘋果,8÷3=2(籃), 還剩 2 個蘋果;5. 一個水果籃放 5 個蘋 果,8÷5=1(籃),還剩 3 個蘋果;6. 一 個水果籃放 6 個蘋果,8÷6=1(籃), 還剩 2 個蘋果;7. 一個水果籃放 7 個蘋 果,8÷7=1(籃)還剩 1 個蘋果。然后 就可以啟迪學生對這些算式進行觀察和 探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可以發現其中 三種放水果的方式可以剛好把蘋果平均 分完,其他的則不可以平均放完。學生 通過探討沒有平均分完的這幾種類型來 體會“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數學知識的 生活意義,從而加深對于這個知識的理 解和運用,學生參與到分水果的情境中, 創新了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 這樣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可以讓學 生感受到數學知識點與自己的興趣之間 的聯系,改變對于小學數學知識晦澀難 懂的主觀看法,從而有了對數學學習的 積極性,“愿意學”是學生能夠最終理 解數學知識并形成數學問題創新思維的 首要前提,“主動探究”才能真正實現 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結語:
創新思維是具有求異性、開放性的,這就要求教師加快理念 轉變,提升教學水平,具備扎實的教學知識,能夠駕馭全局,擁有 隨機應變的能力、協調組織的能力、問題情境設置的能力,不斷引 導學生主動發現新規律、發現新事物、發現新理論、發現新概念, 進行數學應用場景的創新設計。
參考文獻:
[1]孫杰.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8):39-40.
[2]陳卓雅.小學數學課改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