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艷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對其終身發展有利、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與品格。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文章結合教學實例,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探討,希望能夠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方式
前言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具有明顯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到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上,從口語訓練、閱讀分析、意境教學、知識積累等方面,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那么,就此問題,提出了以下見解: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長期以來,諸多教育工作者都就“語文核心素養”進行了探討分析,存在一些具有爭議的觀點,但綜合來看,多數教育工作者都認同以下觀點: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所獲得知識、能力、人文素養等,其是由語言運用、文化傳承等方面內容構成的。就此來看,語文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等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適用于社會發展需要,并能夠運用于問題解決中的語文綜合品質。同時,在語文素養中,語文核心素養是最為本質、重要的內容,也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內容,體現語文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
二、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加強口語訓練,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語文學習內容中多會涉及到理解與表達等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
例如,在涉及到詞語和對話意義的內容時,教師應先向學生明晰:在不同的語境下,相同的話語會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我們在進行語言表達時,需要清楚身處的語境情況。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出發,鼓勵學生表演一些情景劇。安排情景劇表演,能夠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在真實的人物情景中去練習口語。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能夠提高口語表達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驗語言的魅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另外,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實踐練習,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對話情景,要求學生兩兩結組,圍繞情景話題進行交流。在這樣的教學安排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具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對其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有幫助的。
(二)增加閱讀分析,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擁有較強的語言能力、審美能力后,其在接觸新的語文知識時會有自身的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語文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涉及到古詩文閱讀時,學生會很難理解一些字詞、語句、結構等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文章的上下句來正確理解整體內容,并對生僻詞語的含義作出大膽猜測,讓學生能夠逐漸運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理解文章內容。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從整篇文章中選取一段印象最為深刻的段落,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針對段落發表一些自身的見解。同時,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的表達及時給出反饋,以積極正面的評價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練習中,逐漸學會依據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去思考,久而久之,其思維能力自然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善用插圖,注重意境,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講授,也會涉及到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是指學生能夠發現語言的精美之處,并能夠通過所學知識,對語言文字進行分析鑒賞。
例如,在為學生講授“詩詞品鑒”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課內外作品的賞析結合起來。在課內作品的賞析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古詩詞內容,自己動手繪制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教師可以就文章中出現的插圖,引導學生分析其意境,引導學生發現文字、插圖中所蘊含的美。在課外閱讀方面,教師可以就插圖中表現的風土人情、人文精神等內容展開講解,促使學生產生多元化的思考,引導學生就這些插圖對文章內容進行鑒賞,并鼓勵學生發表自身的見解。在這樣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美、插圖美、人情美等方面會有不同的思考,利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適量結合插圖展開教學,能夠有效緩解學生學習的緊張心態,利于促進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四)重視基礎知識積累,鑄就學生文化品質
語文學科的學習難度并不大,但是會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內容,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基礎知識,厚積薄發,最終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鑄就良好的品質。
綜合來看,在初步接觸語文學習內容時,多數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相差并不大,而后期學習能力拉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鞏固。簡單來說,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多會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其基礎知識掌握得極為牢固。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常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此種情況,并逐漸調整自身的學習習慣。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樹立榜樣、制定學習計劃等方面著手。在樹立榜樣方面,教師應形成積累基礎知識的習慣,為學生做好示范。同時,在教學中著重表揚有積累基礎知識習慣的學生,通過“榜樣標兵”來帶動其他學生。在制定學習計劃方面,教師應在每個學期伊始,就要求學生做好自身的學習計劃,將基礎知識積累納入到具體的學習計劃中,鼓勵學生依據自身情況制定一些獎懲措施,鼓勵學生之間互相監督落實。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知道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變,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語言表達、鑒賞審美、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魏玉娟.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學周刊,2021(24):23-24.
[2]李志榮.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