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容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推手,改變了傳統課堂由教師親自主講的局面,提高了學生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實現自主探究、合作共贏。本文分析了小組合作課堂存在的問題,并研究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組合作;數學課堂;策略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1.1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
在課堂上,我們發現如果沒有科學分組,將導致小組間學生差異大,有的小組成員能力相當,討論激勵,在小組的思維碰撞下,探索出新的知識;而有的小組各做各的,缺乏領頭的組長,始終討論不起來,學習效率就會很低,甚至一些學生趁機聊天,討論與學習毫不相干的內容。
1.2數學課題與小組合作模式產生矛盾
數學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定義、公式等事實性知識,還有定理運用等程序性知識,很多知識的探索畢竟是前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推理得出的,學生限于自身的能力,不一定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探索,甚至也會出現個別學生想法偏離知識,因此,如果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探索定理,任務就無法完成,會影響教學計劃的進行,討論完后還是不知道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將影響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降低學習興趣。
1.3教師缺乏引導監督
學生的自覺性、自律性還是比較欠缺,在合作討論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任由學生討論,或者由小組長監督,教師沒有進行及時的干預和引導,那么對于不自覺的學生來說課堂效率非常低,甚至是無效的。
二、針對小組合作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科學分組,增加小組認同感
1.1做好前期思想工作,認同小組合作模式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部分學生不主動參與的原因是不接受這種學習模式。長期以來,學生已經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花費太多精力,模式的改變,學生必定會不習慣,甚至抗拒,因此老師需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分析這種模式的優勢,讓學生認同。
1.2參照平時成績、實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為了體現小組競賽的公平性原則,各小組之間的水平應該是平均的,在分組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綜合每位學生代數和幾何的能力,按能力高低排序,同時教師再結合性別、個性、智力等因素進行微調。
2.搭建數學課題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橋梁
2.1分層設問,直達教學目標
精心設計問題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設計問題應該是開放的、分層的、實驗性的和探索性的。以問題的形式呈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供學生討論和思考。
以《分式方程》復習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下問題:
1、什么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2、解分式方程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3、分式方程應用題有哪些易錯點?
4、在解決含參數分式方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分式方程有“增根”和“無解”有什么區別?
以上問題設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達成目標提出,有事實性知識“什么是增根”,程序性知識“解分式方程的步驟”,情境性知識“增根與無解的區別于聯系”,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思考討論以上問題得到提升。
2.2循序漸進,設計問題串
有些知識學生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識通過探索得到新知識,但其中的過程需要老師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串,勾起學生對舊知的回顧,引導學生思考并尋找解決新知的方法。
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為例,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解形如x2+bx+c=0的方程,教學中設計了如下小組合作的內容:
【問題1】解方程x2=4,你的依據是什么?
【問題2】你能用以上方法解這些方程嗎?
2x2-8=0
(x+1)2=4
x2+2x+1=4
(4)x2+2x=3
(5)x2+2x-3=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降次”,把它轉化為一次方程,直接開方法是根據平方根的概念,將形如a(x+m)2=n(n≥0)的方程開平方,把二次方程轉化為一次方程求解,它是配方法的基礎。利用“化歸思想”,通過方程形式的改變,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抽繭剝絲”,啟發學生逆向思考問題,探索出配方法。
問題逐個解決,方法逐步明確, 讓學生從小組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2.3教師深入討論,及時解決難點
小組合作并不能一味任由學生討論,對于數學課題與小組合作學習產生的矛盾,教師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要關注各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向,避免討論方向偏離教學目標造成的時間浪費,深入各小組,聽學生所言所思所疑,積極為學生解決探討中的難點疑點,消除學生因方向偏離產生的消極心理,讓小組合作更有意義,實質性解決課題難點,合理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從而提高授課質量和教學效率。
3.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3.1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小組討論的一個前提是每個組員都經過了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一些個人見解,才能各抒己見進行交流,脫離自主學習的小組合作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在開始小組討論前,要盡量保留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尖子生才有可能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找到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為后面幫助組內其他成員打下基礎,成績弱的學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困惑,提高組內互助的針對性。
4.教師多手段引導監督
小組合作模式看似在課堂上解放了教師,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但是教師的引導監督至關重要。
4.1積極參與,監督管理
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應該要積極參與到各小組的合作中,傾聽各小組遇到的問題,及時給與指導,同時監督各小組任務完成的質量,避免個別學生做于課堂無關的事情,保證課堂的教學秩序。
4.2多元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機制會影響小組合作的開展效果,評價機制應盡量多元化,包括組內評價,促進組員的共同進步;組間互評,完善各小組討論結果,實現班級的共同進步;教師點評,分享各小組討論的閃光點,指出學生未發現的問題,實現師生共長。同時制定小組合作獎懲方案,表揚合作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小組、個人,懲罰表現怠慢的同學,從而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效果。
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多角度地觀察、多傾聽每個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彰繼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理導航.2021(6):6-7
[2]殷吉海.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研究.202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