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郝廣新
摘要: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管理成效,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來講非常關鍵,高效的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激發他們對高職生活的熱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順利召開,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高校輔導員必須在明確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角色特征的基礎上,加強自身建設,扮演好四有好老師,做好學生引路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大思政;高校輔導員;角色探析
高校輔導員身兼數職,日常工作具有極大的綜合性,他們技術與管理隊伍也屬于教師隊伍。這一雙重身份決定了高校輔導員在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高校輔導員需要運用大思政工作理念,借助師生交往技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完善思想體系。
一、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角色特征
(一)專業性
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發生新的變化,對輔導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所說的高校輔導員專業性,主要是指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高校輔導員擁有專業的地位,以及特定的工作內容;其二,高校輔導員是一種全日制的職業,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夠勝任工作崗位。
(二)政治性
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具有顯著的政治性特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地位,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須充分發揮引路人的角色,運用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輔導技巧,將思政教育滲透于師生交往之中,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三)創新性
大思政理論要求高校輔導員作為創新者,采用適宜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文化和思想傳播方式的變革,當代大學生的見識更為廣闊,思想更為獨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如此方能在對工作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過程中,有效地將大思政理念融于日常工作。
(四)思想性
大思政理念要求高校輔導員將自身視為大學生思想的引領者以及道德行為的示范者,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特點。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群體之一,需要擔負起大思政理論所賦予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利用師生交往,幫助學生完善思想體系,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將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二、“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角色
(一)“四有”好老師角色
從職業地位來看,在政策宣傳、組織培訓、以及輔導員隊伍自身建設三大作用力的推動之下,輔導員的獨特育人作用,正在被大眾所認可和重視,其職業地位得到逐步提高。從職業信念來看,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大部分高校輔導員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工作、具有奉獻和創新的教學精神,將輔導員工作作為畢生所為之奮斗的事業來重視。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斷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和教學技能,是輔導員這一群體屹立于新時代而不倒的必要前提。
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應樹立4個意識,用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自我;應堅持嚴愛相濟,引領學生在親其師的基礎之上,信其道,以理解和尊重來提升師生交往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作用;應不斷地在日常學生管理瑣事中鍛煉自己的意志,磨練自己的精神,并將學生管理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應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使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知識修養得以提升,踐行以德施教,為學生樹立楷模。
(二)四個引路人角色
輔導員工作應符合新時代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做學生的引路人,引領他們奉獻祖國、學習知識、錘煉品格、創新思維。輔導員是特殊的教育崗位,要牢記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崗位職責與使命,促使學生旗幟鮮明,幫助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糾正學生的狹隘與錯誤思想認知。
正值建黨百年,高校輔導員可以以賀歲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黨史學習,幫助學生從黨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引導學生樹立4 個自信。學習形式的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與學生生活相近的素材,比如數字化紅色文化展覽、紅色基地旅游等。本地紅色旅游資源,是大思政融入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載體。紅色旅游地所構建的特殊思政教學情境中,學生對黨史的認知更為具體,能夠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教育所培養的不僅是學生的才能,更是學生的品德。大思政背景下,輔導員工作應更加關注學生思想體系的形成。高校輔導員需要明確自身角色的新特點以及自身工作職責,堅持大思政理念為指導,扮演好輔導員的多重角色,做一名四有好老師,做好學生引路人。
參考文獻:
[1] 劉蜜 .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發展路徑探究[J]. 河北企業,2021(03).
[2] 王艷麗 .“大思政”背景下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路徑 [J]. 河南農業,2020(33).
[3] 白云. 冷文勇 .“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輔導員—導師” 協同育人機制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