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實施,高中數學課堂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改革實施的主要場所和中心環節,其有效性也逐漸成為教學工作的焦點。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進行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與成長,已經成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行,教育改革也緊跟其步,課程改革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大重點。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根據教育部課改要求,高中數學教學也在根據課改后情況進行了調整,以便適應課改要求。眾所周知,教室是給老師提供上課的平臺,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以及學生學習知識都必須在課堂上進行,為了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開辦高效課堂是最好的途徑,在此時,高效課堂已對整個教育界產生極大的影響,成為整個教育界所共同探索的話題。
一、聯系生活實際教數學
高中數學這門課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抽象性變得更強了,這也就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數學思維還處于一個發展的時期,這也就造成了高中數學課程與學生的數學能力這兩者之間產生了差距,學生逐漸就會感覺到這門課程的學習難度過高。面對這種情況,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選擇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因為數學教材上的很多知識點都是從實際生活中總結而得出。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找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原型,使學生可以從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和理解難度。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身邊的事物來理解教材上的數學知識,豐富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資源,為學生的數學知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幫助。
比如,在教學“拋物線”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入手創設情景:“同學們,你們在課下喜歡打籃球嗎?你們知道投籃的秘訣是什么嗎?”有的學生可能就會說:“投籃時候用的力氣。”有的學生則可能就會說:“投籃時候的角度。”其次,教師可以接著這位學生繼續提問:“為什么投籃角度會決定籃球是否投中呢?”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該問題。最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投籃角度這一問題而引出拋物線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數學教學,學生往往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數學知識,學生就會對其展開積極地探究和思考,這樣的數學學習就會變得更加高效。
二、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共同進步。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學生之間原本的個體競爭關系,將全班學生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們能在小組內展開溝通、討論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與資源共享,在互幫互助中實現發展與進步。
例如,在教授“任意角的三角函數”這部分知識時,在高中學習階段,教師不僅負責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具備檢驗學生們學習成果的責任,如何檢驗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呢?筆者是這樣做的,在上課開始前,筆者將學生們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給學生們下發探究任務,如:三角函數是一個數量概念,但三角函數是否也可以成為圖形概念呢?通過幾何方式能否表示出三角函數?任務下發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經過學生們的討論與交流,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隨后,筆者讓學生們選派出代表進行回答,通過學生們的回答情況,筆者便能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成果,當學生們出現問題時,筆者便會及時對學生們進行查漏補缺。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給予學生表現機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巧設數學課堂問題
問題作為數學的核心,不僅是激活學生思維的主要依據,還是增加學生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很多教師認為在上課多講的情況下,學生還是學不會數學,更不用提少講一點,讓學生自己學習了。這種教學觀念是落后且不可取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是當前教育的要求,更是老師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其養成不但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巧設課堂問題,并將課堂賦予開放式的特點,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完善知識體系,還能以問題作為探究的主題,促進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以“古典概型”為例,為了使學生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并歸納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筆者首先以質地均勻的骰子為例,并提出問題,即:當我們投擲骰子時,會出現什么情況?伴隨著哪幾種情況?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否有限?每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是否相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并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意識。一段時間后,學生們總結出“投擲骰子時,會出現1到6個點,出現的每個點的可能性都是一樣的,并且所有出現的情況只能為6種”這一結論。基于學生所給出的答案,筆者引入“基本事件、古典概率模型”等數學語言。進而學生對古典概型的理解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設置課堂問題不僅使學生從已知的知識經驗延伸到未知的知識范圍內,還增加生生之間良好的互動。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求學生可以產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使學生以積極的情感融入到數學課堂之中,再通過對學生給予適當引導使其高效理解數學知識,最終達到在新課改背景下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明霞.巧借多媒體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147.
[2]孟祎歷.課堂留白——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7(24):58-59.
山東省德州一中 宰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