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宇
摘要:在學前教育被提上國家戰略之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重要性日益凸顯。其中鋼琴、聲樂等藝術類課程是提高學前教育素質與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礎,加強相應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革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意義重大。本文立足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現狀,從課程思政教育視角出發,就如何高效地開展藝術類課程教學進行了重點研究,以期為后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提供一些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教學創新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升入?新的現場教學模式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現場教學由培養勞動技能的教育實踐活動而被廣泛用于學生的教育實踐中?組織形式逐漸豐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實踐證明?現場教學是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符合學生教育和成長規律?易于接受、成效顯著的教學形式。
一、現場教學模式的建立
1.所謂現場教學
就是教師結合一定的生產現場和社會生活現場條件?同現場有關人員共同組織的教學。它可以給學生提供直接知識?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對于理論聯系實際有著重要的作用。就學前藝術教育指導課而言?通過現場教學?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學、教學法的相關知識?并讓他們將學科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現場教學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根據學習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幼兒園現場進行教學;一種是學生為了從事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需要到有關現場學習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2.學前藝術教育指導課屬于學前教育的的專業技能課
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通常以班級授課制為主?主要在課堂中學習必要的教學法知識和相對較少的模擬教學訓練。教學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中心的集體授課?學習內容主要圍繞學前音樂教學法展開?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講授與實踐現結合。表面上看學生已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也進行了簡單的模擬教學實踐?已經完成了教學目標。其實?在學生發展的層面看?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卻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
3.針對現有學前教育教學模式的種種問題
對學前教育藝術教育指導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建立符合教學法特點的現場教學模式。(1)取消班級授課制?打破教學時空限制。將教學的場地設在幼兒園?讓學生直接接觸幼兒園的教學場景?感受幼兒園的教學氛圍。(2)靈活設置現場教學內容?優化現場實踐教學比例。現場教學的內容應圍繞教學主題安排?突出重點、相對集中?注意融會貫通。一方面?教學內容的挖掘要立足于現場?對事實材料高度概括和提煉;另一方面?要融入整個教學體系中?使教學點布局按照歷史的邏輯、現實的需要來配置。(3)豐富教學方法?轉變教師核心地位。教師不再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和學生共同深入幼兒園進行現場教學活動。幼兒、學生與教師共同構成了教學的主體。首先?由教師針對幼兒進行現場的教學實踐與專業技能的展示?學生進行觀摩學習?教師學生討論總結。其次?學生針對幼兒進行現場教學實踐與專業技能展示?教師觀摩?最后教師、學生針對教學問題共同討論總結。(4)增強學生教學體驗?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自覺意識?激發學生自身潛能和創造力。
二、創新學前教育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技能
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在教學中是以教師宣講為主要的知識傳授的方式,大部分學生都是處于被動式的學習狀態。其教學理念是以“教”為主要手段,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沒有以學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維和能力作為教學的宗旨。雖然學校藝術類課程的教學課程正在進行穩步的發展,但在實現教師將課堂教學轉變為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與情感的交流過程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較大差距。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主導地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其地位并沒有得到穩固和凸顯,同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到“學”、從“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轉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課程的開創者、教學的研究者。生活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促進學生應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知識是學習的介質,也是能力的表現,打破傳統的知識傳授過程轉變成注重學生整體發展的培養,使教師在傳統的教學中把“教”為主導轉變為一學生“學”為主體,也就是常說的變被動為主動。同時從注重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逐漸轉變成加強學生藝術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的培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一個好的教師隊伍是開創教學能夠如常運行的基本保證。要想成為一個組織和指導教學過程的合格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教學的能力。教師應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樹立以引導為主、探索和質疑為輔的科學觀,樹立發展與變革的哲學觀,樹立平等共享的民主觀,樹立仁愛、積極、真誠的學生觀和靈活包容的教育觀。只有這些理念在教師心中生根發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到實處,教學創新才能得到快速的發展。其次,就是師資的構造不只是只有一種學科背景,特別是那些有海外教學經驗的。如以青年教師為例,某個畢業于韓國音樂大學的教學教育職業女性的研究生,在韓國學習學士學位期間,同時也在到巨濟大進行學前教育的進修,并且其將兩者之間的學前教育中的專業知識進行了相關的比較和研究,同時也與美國等相關國家進行研究,尋找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究開發先進的學前教育教學發展方向的課程體系和標準。從而實現跨學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將單一學科的教學方法整合并滲透到多個學科中,從而識別創新教學理念之間的差別。只有擁有一支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才能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去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黃澤新.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討[J].兒童發展研究.2019,42(3):33-34.
[2]李靜.淺談思政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育中的拓展與實踐[J].藝術大觀.2020,13(5):68-69
(婁底第一職業中學 ?湖南婁底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