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梅
【摘? ? 要】加強家校協作,開展家校共育工作,能夠很好地帶動家庭教育的發展,提高家長對學生教育與培養的重視,也能更好地滿足小學自身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在教育新時期,小學教育面對更多的問題和挑戰,做好小學家校共育必然能夠很好地強化對學生的培養。
【關鍵詞】新時期? 小學教育? 家校共育? 有效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62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如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夠保持一定的一致性,那么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新時期的小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搭建家校共育平臺,促進家校合作,布局和落實好家校共育工作,讓學生家長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與培育之中,使學生家長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更為有效地溝通與互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合理、全面的培養與教育。
一、提高家長的教育認知
在小學階段,由于很多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程度較低,并未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的學習與培養不夠重視,對于新時期的小學教育教學發展變化不夠了解,難以有效地配合教師的工作。要知道家長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師,也是學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啟蒙者和引領者。家長在家庭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會影響到家庭教育氛圍,從而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促進新時期小學家校共育教學工作發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設法提高學生家長的教育認知,要讓家長更好地認識到自身所承擔著的教育與培養責任,使學生家長能夠更好地參與和開展家庭教育,能夠對新時期的小學教育發展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認知。這樣可以使家庭教育得到有效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為學校教育爭取來自家庭的支持,使學生家長能夠更好地配合教師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從而強化對學生的培養與管理,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構建良好家校共育機制
要想使小學的家校共育工作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發展情況,并且使得家校共育工作長期地堅持和發展下去,教師和學校都要努力地設法構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機制,使家校共育工作能夠獲得制度的支持。例如,現在有很多學校就非常積極的在探索“基于共育、伙伴共生”的家校合作關系,通過校訊通、家長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向全體學生家長發出關于征集學生家長工作委員會活動信息的通知,然后通過甄選和篩查,成立班級、年級、校級的三級別的學生家長工作委員會,然后對學生家長工作委員會進行職責劃分,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家委會的各項工作能夠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擁有這樣的一個家校共育機制,可以使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保持更加穩定和牢固的聯系,又能夠使家校共育向一個更加健全化、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發展,使家校共育工作得到更加良性地推進。
三、促進家庭教育形式多樣化
學生家長其實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在教育背景不斷發展變化、教學挑戰不斷變大、教學環境日益復雜的新時期,家庭教育也必然會出現很多的新情況,學生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參與家校共育工作時,必定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當適當地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學生家長一定的幫助,從而促進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使家長的教育水平能夠得到一定地提高,更好地為開展家校共育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筆者所在的學校就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用于促進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比如,安排學生家長訪校,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的升國旗儀式、開學典禮、體育比賽、開展親子活動,等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拉近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能夠使家長更好地熟悉孩子的學習環境,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情況,感受孩子的學習壓力。這樣能夠讓家長更好地與學生共情、學會換位思考,從而獲得學生的理解與信任。在開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家長與家長之間還能夠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換彼此的培養觀點和教學經驗,從而豐富自身的培養經驗,更好地認識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形式和手段可以變得更加的豐富,并且可以得到有效地改進,這樣可以更好地創設家庭教育氛圍,有效地填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家校共育工作在新時期得到更好地發展,使學生在更加良好的環境下成長發展,更有利于學生的素質提升。
四、豐富家校共育活動
個人認為在教育新時期,教師可以嘗試通過一些新媒體技術來豐富家校共育活動,這樣可以使家校共育的活動與形式變得更加的多樣化,給教師和家長帶來更大的便利,能夠有效地提高家校共育的實效性。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小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用以支撐家校共育的方式漸漸變得不合時宜或者是力不從心。為了更好地滿足家校共育的需求,更好地豐富家校共育活動,運用一些新的技術與方法來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新媒體技術正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手段,比如,通過微信群定期向學生家長推送家庭教育知識;還可以通過網絡組織線上的主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學習;通過各種社交途徑向學生家長推送教育視頻和文章,供不同的學生家長選擇,助力教育水平的提高;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豐富家校共育活動的方法,對于促進家庭教育發展以及提高學生家長的教育水平來說,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五、密切家校聯系,加強溝通
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學生家長都忙于自身的工作,不斷地奔波于生活,而一個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這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家長忽視了對學生的關心,缺乏對學生校園學習的了解,欠缺與學生和教師的有效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有效地推進家校共育工作,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注意密切加強聯系,加強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確保信息傳遞的實效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布局和推進家校共贏工作奠定基礎,使新時期的家校共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果。
綜上所述,要想有序地推進家校共育工作,確保相關工作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思考,認清教學情況,把握好新時期小學教育的發展變化,這樣才能夠在開展家校共育工作中,提出更加中肯和切實的意見,讓教育教學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張昭勤.新時期如何做好小學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探究[J].好家長,2019(25): 242.
[2]夏菡.周帆.社會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導的優勢與實現路徑[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7.029(004):98-102.
[3]梁露華.新形勢下加強家校溝通的有效途徑[J].知識窗(教師版),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