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瓊霞
摘要: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將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選擇科學的活動主題、以及拓展課外實踐活動內容這幾個方面入手,對于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這對于提高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304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傳統的以基礎文化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各個學校全面展開。但是,目前在我國的各個中小學中的綜合活動實踐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本文將對如何有效實施中小學實踐活動課程展開積極的探討。
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主要起著引導作用,而學生則充分的發揮出了主導功能,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于有效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師們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案例引入實踐活動教學中,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為相比較陌生的事物,學生對于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會容易進入思考[1]。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一次以“交通藍圖”為主題的實踐互動,教師可以先設置幾個問題,如我們在出行的時候怎么能夠保障交通安全、是否發現身邊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然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一段有關于交通這個話題的視頻,之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教師之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并說一說自己通過這段視頻感受到了什么。在探討完之后每個小組可以根據本組探討的結果繪制出一幅交通藍圖,在繪制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無論是安全用語,還是交通標志都可以繪制到這幅交通藍圖中。最后,讓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將本組繪制的藍圖講解給大家聽,并說一說交通規則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交通規則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通過這種方式開展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能夠讓學生更加留心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實踐活動的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教學方式,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只有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夠有效的完成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任務。
二、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綜合素質培養已經成為了教育中的重點,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在當今的教學中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大多數的學校中仍然沒有端正對于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態度,更多的是在進行一種形式的化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學校必須要提高對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度,積極展開科學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展開一次以“傳統節日由來”為主題的故事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每個小組負責去搜集一個我國傳統節日由來的相關資料,資料內容可以包括詩歌、文章、典故等等。并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進行分工合作,每個人負責一部分的資料搜集工作,如可以有專門負責搜集詩歌的、專門負責搜集文章、或者是專門負責搜集相關圖片的,然后每組選出一名組長把大家搜集上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并且讓每個組進行討論,讓每個組員都談一談自己對于這個節日的想法,最后由每組的代表對于本組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進行闡述。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模式開展實踐活動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且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選擇科學的活動主題
在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選擇的活動主題直接影響著活動課程的效果,因此必要選擇科學的活動主題,保障實踐活動的有效性。那么,首先教師就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能夠選擇一個使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主題。
例如,選擇“智能機器人”這個主題,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智能化、科技化,學生們對信息技術也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選擇這樣的主題會更能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的提高實踐活動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拓展課外實踐活動內容
實踐活動的教學最終是要實現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而不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單純的理論知識。所以,僅僅是進行室內教學是不夠的,要積極的拓展課外實踐活動內容,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去學習,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例如,老師可以將“我是家務小能手”這樣的一個活動活動主題作為課外實踐活動布置下去,讓學生們在家里選擇一份自己能夠做好的就家務,通過這種實踐的方式來替家長負擔一部分家務,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家長的辛苦,但是這個活動必須要邀請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根據學生的真實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價。或者是讓學生以“春天”為主題展開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好,如去戶外放風箏、爬山,也可以搜集一些關于春天的詩詞,或者是自己寫一篇關于春天的文章。通過這種課外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生活,熱愛生活,也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生活技能,從而真正的讓學生做到有所學,有所用[2]。
通過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新課改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是推動素質教育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建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開展小學合作的教學模式、選擇科學的活動主題、拓展課外實踐活動。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幾點建議,主要圍繞如何有效的實施實踐活動教學,注重對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才能更好的提升其自身的綜合素質,這對新時期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下,將會出現多樣化的教學法和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作為中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師,應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進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劍《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入開展的策略研究》《現代教育學.普教研究》2011年第1期
[2]葉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與途徑》2011年第2期
瑞安市文化創意實踐學校 浙江省 瑞安市 32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