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君
【摘? ? 要】如果說以前的數學教學過于注重數學的抽象性而忽視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那么目前有些教師在數學導入教學情景的創設中又過于注重“生活味”而忽視了“數學味”。當我們用形式的熱鬧掩蓋了數學的本質,當數學課堂因為片面追求生活化而變得華而不實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如何精心設計數學教學,使課堂多一點“數學味”?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數學味”?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79
下面是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章《一次函數圖象的簡單應用(1)》的導入設計中兩種不同教學情景的創設,筆者根據所取得的不同的教學效果,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設計一:“欣賞味”沖淡“數學味”
師: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播放某次交通肇事案的視頻約4分鐘)
師:很明顯,車禍引起的主要原因是……?
生:超速行駛。
師:交警如何知道車輛是否超速?
生:測速雷達……等等。
師:如果這個地方沒有測速雷達等工具呢?
生:測剎車距離。
師:對,這是事故現場的模擬圖像,據目擊者回憶和現場測量,剎車距離約為30米。該車當時的行駛速度大概是多少?
師:如果有一個關于剎車距離和車速的公式,我們就可以計算出車速了。那如何得到關于這二者的公式呢?
生:測量得出不同行駛速度下的剎車距離。
師:交警通過實驗,測量得出不同行駛速度下的剎車距離。
測量的行駛速度與剎車距離對應如下:
行駛速度x(km/h):30 35 40 45 50 55 60
剎車距離y(m) :4 6 8 11 12 14 16
師:從以上測量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隨著行駛速度的增加,剎車距離會不斷增加。
師:為了更直觀地看出這兩個變量的具體關系,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手段?
生:畫函數圖像。
該設計通過播放交通肇事案視頻的情景導入,能夠增加學生的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選擇貼近社會實際的典型問題中的剎車距離與車速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去觀察、猜測、操作、矯正、歸納,引導學生建立函數模型,避免了課本中的問題離學生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且數據較為復雜的難點,而且課堂形式非常熱鬧,看似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實際上,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僅僅停留在欣賞畫面的內容上,對于自己要學什么并不清楚。從教學的意義看,導入的教學情景材料是為了讓學生探究數學的規律,認識數學的本質,絕不僅僅是以吸引學生興趣為目的。
設計二:“簡單味”生成“數學味”
(1)某航空公司規定旅客可免費托運質量為10千克的行李,超過規定質量的行李需購買行李票,超過部分按1.5元/千克計算,求行李票費用y(元)關于行李質量x(千克)的函數解析式? ? ? ? ? ? ? ? ? ? ? ?。
(2)函數圖像如下圖所示:
根據圖像可判斷出y關于x的函數類型為? ? ? ? ? ? ? ? ? ? 。
(3)彈簧的長度y(厘米)與所掛物體的質量x(克)有以下對應關系:
物體質量x(g): 0 1 2 3 4
彈簧長度y(cm): 10 12 14 16 18
根據以上數據的特點,你能判斷彈簧的長度y關于所掛物體的質量x的函數類型為? ? ? ? ? ? ? ? ? ? 。
引用三個練習導入讓學生積極投入計算,并從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判斷一個函數是不是一次函數,可以從解析式的特征、函數圖像的形狀、表格的某些特殊規律等多種角度進行判斷,使學生對函數的表達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為進一步應用埋下伏筆,更有利于學生對例1問題的聯系。這樣的設計雖然沒有觀看視頻導入那樣華麗,也沒有生活例子那樣有趣,但它很好地體現了數學的本質,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規律。
筆者的思考:如何精心設計,使數學課堂多一點“數學味”?
首先,關注情境創設“生活化”,重視生活體驗“數學味”。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抽象地研究數學,數學教學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學得枯燥無味。為了解決傳統教學的上述弊端,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自課改以來,數學教學涌起了一股追求數學生活化的潮流。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數學教師要調和好“數學味”和“生活味”之間的關系,促使“生活味”與“數學味”相輔相成,使數學教學既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又不失數學課本身應有的“數學味”。創設生活情境是作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手段,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而不是數學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最終目的,這就注定了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味”要濃于“生活味”。
其次,增加問題的“挑戰性”,點燃學生的“思考味”。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也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增加“數學味”的要訣之一就是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適當增加問題的挑戰性。教師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激情,教學才有數學味。學生怎么想、怎么說,與教師設計問題時很有關系,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有層次性,不同學習能力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動手,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要善于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使學生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頓開的激動——問題被突破的愉悅”的過程,從中品味思考的樂趣,發展思維的能力,獲得數學的思想與方法。
“數學味”源自教師對教材的智慧加工,理性把握教材內容,善于用自己的智慧讓教材中的“冰冷的美麗”變成學生“火熱的思考”。數學課要上出“數學味”,只有在體現數學上下功夫,才會有精彩的課堂。只有把數學的“根”留住,數學教學才會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任何熱鬧、嘩眾取寵的數學課都達不到數學教育應有的目標。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數學教育理論,不斷探索數學教育實踐,才能上出數學課的“數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