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偉
【摘? ?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應僅僅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也要引導學生了解一些課外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生數學素養的角度,教師在完善高中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時,還要向學生補充數學的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眼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深入地探究數學這一門學科,讓學生對數學有更透徹的了解,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鑒于此,本文通過科普數學知識、巧妙運用數學課堂、運用科普知識講座三個方面入手,對于如何在數學中補充數學科普知識進行了分析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 科普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17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科普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科普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科普知識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角度去理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明白數學的重要性以及數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巧妙地運用數學知識。
一、通過科普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在這個不斷發展的時代,我國的數學教育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以及知識結構的方面涉及的范圍較少,導致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于數學的本質缺少認識,對著名的數學家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1]。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教師可以運用提問的方法從另外一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熱情。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提問的方式,增加課堂的互動率,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科普的必要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位數學家的照片,并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這位數學家的名字嗎?”這時學生都搖頭,當教師說出數學家的名字及相關事跡后,學生都感到十分好奇,繼而就會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想法。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在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給學生補充數學科普知識,在讓學生掌握課本的理論知識時,對于數學的歷史也有更好地了解,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數學的故事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了解中國數學家在數學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科普的必要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
二、巧妙運用數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平常的課堂上給學生滲透數學知識,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推導能力,讓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2]。
例如,教師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先給學生介紹法國數學家韋達(1540~1603),并且與學生指出數學符號系統化就是韋達的功勞,通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對于數學偉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又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科普勾股定理的起源,早在我國周朝時期,商高就發現勾股定理的規律,并且探究出了道理,商高的發現比國外的畢達哥拉斯早了600年,后來到了三國時期,趙爽用了“弦圖”,巧妙地證明了勾股定理,讓學生明白中國對于數學的貢獻以及勾股定理的來源,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心,更加努力地去學習這一章節的內容。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擴展,不斷地向學生科普數學的知識,如在學習對數時,向學生介紹發明人是蘇格蘭貴族數學家納皮爾;在學習函數時,給學生介紹德國的大數學家萊布尼茨,并告知學生其是二進制的發明人,也是微積分的創立者,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家的崇拜之情,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運用科普知識講座,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數學科普知識,可以在學校開展專題講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綜合素質,能夠讓學生在掌握課本上的數學知識的同時,對于科普知識有更好的了解,能夠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時,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師在專題講座上可以用二到三節課給學生講述數學對于人類進步的貢獻,讓學生了解歷史上的三次工業革命都與數學原理有關,第一次的蒸汽機涉及了運動的變化,第二次的發電機運用到微分方程這個數學工具,第三次的產業革命計算機,原理則是數學的二進制。其次,海王星的發現是由于數學家亞當斯和勒維列的推算;機器人的發明得益于控制論,而控制論正是數學家維納和龐特里亞金提出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歷史,教師可以給學生科普,現如今常常用到的從0~10的十進制都是由中國古代的人們創造的,教師可以向學生科普我國的數學家,從華羅庚到陳景潤,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數學家做出的出色工作,告知學生,我國可以算得上是世界數學大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于我國的數學家有一定的了解,抓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數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方法給學生科普數學知識,讓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有更全面地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推理能力,使學生養成高尚的情操,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秀芬.數學教學中的科技教育[J].河北教育:教學版,1996(12):34-35.
[2]唐紹友.論數學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的途徑[J].中學數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