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耘
【摘? ? 要】小學科學作為小學教育學科群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奠定小學生的科學基礎,還對小學生科學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對小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也有影響。所以教師要想更好地教學小學科學,就需要學會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助教學,比如生活化教學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 生活化教學法?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37
小學科學作為小學基礎學科之一,對于學生對科學世界的認識和了解、科學知識的求證方法和驗證途徑、科學觀的形成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對小學生的情況和學習有基本的了解,綜合性地去考慮教學計劃應該如何制訂和具體的實施過程。
一、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教師教授給學生正確的科學知識和真理
教師在翻閱和研究小學科學的教材和課本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在小學科學的教材中理論和實驗是分隔開的兩個部分,從理論知識和實驗的布局也可以看出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首先要注意,教學對象是一群小學生,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大多還達不到可以直接講說就能聽懂的地步,也不可能要求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后記憶和背誦來讓學生達到學習小學科學理論知識的目的。那么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能讓小學生聽得懂且認真聽講,教師考慮到了生活化教學法的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旨在用日常生活經驗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或人生哲理,來讓學生在教學中找到共鳴,產生共情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的層次深度,加深和牢固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印象,對學生的記憶和更高階段的學以致用有極大助力。
二、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在實驗部分的教學更加順利和得心應手
生活化教學法用在小學科學的具體教學中,還可以幫助小學生自主地完成教材上的實驗部分,更好地輔助教師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俗話說“一通百通”,指的就是學生在懂得了一件事情的道理和其中蘊含的知識以后,都可以沿用對這類事情的處理和解決方式以及將悟出的道理進行套用。小學科學的實驗部分重在培養小學生的實驗觀念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很多實驗具體操作步驟中,相似的實驗前奏和準備都是類似的,學生在對實驗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之后,就可以更加熟練地進行實驗了。
生活化教學法不僅可以引導初次接觸和嘗試實驗的小學生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鼓舞小學生實驗也是一次稍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就和日常生活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學生對于實驗部分的學習畏懼情緒和障礙,幫助小學生調整好自己對科學實驗的態度和想法,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準備實驗;還可以讓二次或多次接觸實驗的小學生更快地掌握“套路”,輕車熟路地做出合格標準的實驗步驟,與書本上的實驗現象和重復實驗得出的經驗總結的吻合度更高,更有利于學生養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正確科學觀,有助于學生對科學實驗方法和步驟的掌握和具體運用。在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實驗之后,教師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學會獨立進行實驗,留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讓學生自由成長,觀察學生能否憑借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實驗。在學生品嘗到生活化教學法帶來實驗成功的甜美果實之后,學生對小學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就會更高、更強烈,教師就可以趁機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內在對于科學知識的渴望和實踐的需求,幫助學生在學習成功的經歷之后完善學生的成就動機,讓其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催促學生自發地進行科學的學習。
三、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觀,對小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全面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生活化教學法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在重復的、純熟的實驗操作中,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有更加全面和立體的認識,對科學的形象在腦海中的構建更加豐滿和具體。小學生在重復和類似的實驗步驟中還可以逐漸養成謹慎的態度和追求細節、重視細節的實驗觀,對實驗的進行和步驟的操作更加完美,雙重保障了實驗的準確程度,也保障了以更小的誤差得出實驗結果。在機械性的重復過程中,學生的科學觀也會進一步受到來自教師和科學的沖刷,養成正確的科學觀,對科學和實驗更加追求精益求精;同樣在小學生的動手經歷中,小學生的實驗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充實,對小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提供了很多的鍛煉機會和一個寬廣的平臺,教師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不僅能夠完成實驗、做好實驗,還可以將這個實驗的現象和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完整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和闡釋,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而言,這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手腦之間的協調操作能力,還可以對小學生的語言表達、溝通交流、人際交往和領導能力有一定的鍛煉作用,促使小學生能夠從小就全面地得到發展和鍛煉的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人才。
一堂優秀的小學科學課,既需要教師對科學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儲備量大,對科學所涉及的不同領域和專業有通識性的眼光,又需要教師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淺顯直白地接觸到更加豐滿和豐富的科學形象。所以在傳統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中,總會出現囿于教師的科學專業知識不足,或者教師難以在跨度較大的不同區域和領域之間進行切換和銜接,從而對學生的講解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教學計劃來,沒有考慮到實際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錯誤地判斷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生的學習反饋沒有教師想象中的良好,就斷然給學生下定論或者放棄新式的教學,墨守成規地教學等等,都是教師需要警惕勿要重蹈覆轍的典型的反面案例。既然先前的小學科學教師已經為后續的教學付出了學費,那么后面的教師就應該吸取這些重要的經驗,爭取少犯錯誤,少走錯路,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和符合學生學習特征和狀態的教學。
總而言之,將生活化教學法運用到小學科學的具體教學當中,教師不僅可以將科學劃分為不同部分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更系統地接收到小學科學教材上的知識點,讓小學生更加清楚明白地看到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分隔依據,對科學的整體和部分更加了解和熟悉;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正確的科學觀,鍛煉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其他能力,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軍.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小學科學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6(3).
[2]張瑞珊.淺談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J].科普童話,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