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香


摘 要:隨著小康社會的到來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汽車成為人們出行必備代步工具之一,順勢駕照迅速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成為人們出行必備證件,隨之駕考需求不斷攀升,駕考經歷蘊含哲理啟迪高中生地理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學習方法包括自主學習基礎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新舊知識同化,共同實踐應用。最終形成穩固的新知識結構,從而升華為情感培養。
關鍵詞:駕考;高中地理教學;海水運動
高中地理不僅涵蓋自然環境領域,也涉及生產生活經濟領域;內容凸現較強的綜合性和區域性,各章節銜接緊密互為鋪墊,知識間密切聯系相互滲透,尤其是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由宇宙中的地球到地球大氣再到地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從大環境到小環境,從宏觀到微觀,各章知識互成體系相互銜嵌,無形增加自然地理學習的難度。比如,不能掌握大氣的受熱過程的相關原理,就無法理解熱力環流,以致對氣流水平運動難以理解直接影響大規模海水的運動學習。由此得知,知識體系建構非常重要。
一、駕考一般規則與啟發
(一)駕考分三部分(科目一理論知識、科目二實踐技術、科目三實踐路考、科目四理論情感提升)??荚囉袊栏竦捻樞蛐鑿目颇恳豢贾量颇克?,順利通關便算考試通過,這樣才可以報考下一科,其中科目二和科目三可以同時報考。駕考順序設置體現了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升華的學習過程,包括基礎理論知識積累與建構,實踐應用與反復練習,知識與實踐結合,情感的升華??颇恳恢恍桦娔X平臺實現交通常規知識答題,科目二通過實踐感知知識,科目三上路操作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真實結合,最終達成情感升華,讓人們意識到駕考的重要性,持有駕照的意義,認識生命的重要性。駕考不僅需要遵循一定思維與規則,而且還要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作為支撐組才能順利通關,正如知識學習同樣需要遵循一定的思維與規則及強大的內心才能取得勝利。
(二)駕考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有以下啟示:
1.人的記憶空間有限,記憶時長不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導致學習結果出現分層。所以要在相應學習階段安排符合學生心智發展的學習內容,讓學習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過程性、過渡性,讓高中生做足準備這也符合高中新課標的指導方向。
2.學習過程具有關聯性、漸進性、要求知識的安排由簡入難,由單線到網狀,由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引發新舊知識同化,增強高中生地理知識學習認同感,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獲取新知識;培養高中生必備的地理素養。
3.漸進的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嚴格的考核通關體制有助于高中生掌握學習過程中每個環節的知識,不然會影響下一階段學習。這一方式可以無形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效率。
二、對知識建構理論的認識
顯而易見,知識建構和知識積累從字面理解存在差異,知識積累凸現知識由少到多的疊加,體現了數量的累加,而非質量的累加。而知識建構體現知識學習過程中巧妙利用地理思維建立新舊知識間緊密聯系,對知識進行有效整合,行成結構體系,不僅體現學科思想,而且表現學科方法,培養學科素養。
三、形成建構理論背景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大規模海水運動
【學情分析】初中地理教材設計了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而每設計洋流的相關知識,本校高一學生來自不同的縣區,部分學生有過課外閱讀,但接觸洋流這個概念及地理現象人數不多,所以采用地理試驗導入,采用“駕考”生活案例實踐喚醒讓學生的已有知識,很有代入感的進入課堂。
【學習目標】
1.根據“彩色羽毛漂浮”的試驗,理解洋流的成因。
2.借助地理實驗增進學生理解洋流的運動原理。
3.掌握洋流在世界地圖中的主要分布規律.。
【教學準備】
亞歐大陸、北美大陸泡沫板兩個,水槽1個,小吹風機三個,示意風帶的圖片1張放置于水槽旁邊,頂部標貼赤道,北緯40度緯線、北緯60度緯線,彩色塑料碎片(漂在水面以觀察水流方向)。
(一)學科新課標引領,凸顯學習目標建構
本節教學設計就新課標的設計理念來說:“通過對北太平洋洋流分布規律的學習,舉一反三推理北大西洋洋流的分布規律;掌握兩洋洋流分布規律后,應用于南太平洋與南大西洋;對比學習總結規律?!苯虒W設計時刻明確目標建構:運用示意圖說明洋流分布規律,并舉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在目標中凸現環境要素間的密切關系。
(二)運用實踐操作,獲取新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先設計學案部分,預習洋流的概念,性質分類,成因。在設計了課堂實驗:以北半球為例,在大的淺水槽里,鑲入用泡沫板雕刻成的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大陸輪廓,在北太平洋海域裝滿水,撒薄塑料片;在槽頂貼上00、400N、600N緯線;利用小吹風在00東、400N西、600N東北對槽中水的表層吹風,讓學生分批觀察,獲取信息。
(三)引發新舊知識聯動
通過仔細觀察實驗操作提取已有的不知如何使用的知識,讓它與新知識發生聯系。反饋學案預習的內容:洋流成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盛行風,還有陸地輪廓。讓學生理解風和陸地輪廓對洋流運動的影響以及洋流對沿岸地區的影響。實現了學生自學,教師實踐引導反饋,獲取新知識,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最后實現情感生華。
(四)新舊知識融合,獲取新知識結構
再結合實驗現象與原有知識發現:在低緯度南北半球受信風吹拂,赤道附近表層海水自東流西,直達太平洋西岸受陸地與地轉偏向力作用南北分流,流向高緯途中受盛行西風吹拂,轉為西動流向,遇到陸地分流低高緯,流向低緯成環流,流向高緯被極地東風吹拂形成高緯環流,生成新知識-----------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模式及洋流的分布規律。
(五)新知識的實踐應用與情感升華
例如,南北緯20度-30度大陸西岸的沙漠氣候向南北擴展延伸,主要受沿岸秘魯寒流的影響;有如北太平東岸中高緯度大陸邊緣分布溫帶雨林景觀,主要得益于阿拉斯加暖流的影響。自案例看出洋流影響了沿岸地區的氣候資源,除次洋流還會影響流經地區的交通,生物資源等,洋流對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顯而易見。也就說,只要環境任意要素發生變化,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在不注意的瞬間會引發環境的變化,或變好或變壞。所以我們每個人作為環境的一員都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職責,發揮會自己的作用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四、總結與反思
駕考采用知識建構法,讓學員熟練掌握車技,順利通過考試;高中地理學習也是一樣,采用知識體系建構法讓學生把相關的知識通過處理后聯系起來,不僅實現儲備量,而且形成有效記憶;不僅讓地理教師提升職業及專業素養,讓學生掌握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還引起人地聯動,踐行以人為本。
通過本節教學活動發現這一教學方法學生掌握了洋流分布規律及洋流的運動規律,也可以在不同海域完成知識的遷移;通過游戲活動強化洋流流動規律,讓學生能順利掌握印度洋海域洋流流向,同時發現洋流對環境的影響達到知識理論至情感的升華。但就實驗設備來說存在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修正。
參考文獻
[1]鄭守德.俄羅斯方塊游戲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啟示----以“大規模海水為例”.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