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芳 李冠雅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在我國的應用并不普遍,一是它由國外傳入,二是由于引入時間比較短暫。任務型教學法在國內主要應用于英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研究并不多。任務型教學法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它是以“任務”為綱要,以交際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恰好適應對外漢語教學的需求。本文基于對外漢語教學分析一下任務型教學法的產生原因、步驟及反思。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產生原因;步驟;反思
1.引言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占主導地位,在一堂課上,老師的說話占據了一堂課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在課上就是認真聽講,將老師講的內容記錄下來。在中國,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適合中國學生含蓄內斂的性格的,但是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學生并不是中國人,他們與中國學生多多少少有差異的。那最明顯的西方學生來講,他們就喜歡活躍的課堂,傳統的中國式課堂沒有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希望與老師是平等的,與老師之間可以交流、互動。所以,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著明顯交際性特點的教學法就在對外漢語課堂上應運而生了。
2.任務性教學法產生的原因
2.1傳統3P模式弊端
傳統的3P教學模式采用講解、練習、表達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在二語教學中的弊端主要體現以下兩個個方面:
一是割裂語言形式與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語言分為具體的語言項目,教師將語言項目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根據老師講解進行造句練習,然后進行表達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把漢語的語言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的語言形式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些語言形式也是學術界對大量語言現象進行研究得出的語言事實,教師所期望的教學效果也是能夠在有限的課堂內能夠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漢語基本特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語言是需要語言環境的。現階段的漢語教學中已經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的結合,在課上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訓練語言知識,但是這依然沒有擺脫語言形式的束縛,語言的訓練最終還是為了語言形式而形式化了。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真正創新的癥結,只是在原有的教學法中修修改改,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做到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
二是3P模式抑制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在中國普遍大的教學環境中,3P模式是適應中國人的學習習慣的。現代的教育中也傳承了幾千年留下來的傳統,學生謙卑好學,聽老師講解為主。但是在中國的日益發展中,漢語有了走向世界的要求,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我們要考慮的是漢語如何適應世界的要求。歐美國家的漢語傳播是我們要重視的,但是歐美國家與我們亞洲國家有很大的差別,我們要如何更好的傳播我們的漢語文化,讓漢語走向世界,是我們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據我們現有的研究和教學實踐的了解,歐美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是非常積極主動的,他們更傾向于做課堂的“領導者”,不像中國學生一般羞澀和安靜,他們喜歡與老師進行互動,踴躍發言。那么如果是這樣,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反而挫敗了他們的積極性,這樣反而不利于他們的學習,這是我們傳統教學模式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2.2任務型教學法自身的特點
一是任務型教學法打破以往教學法中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主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中心。這是區別于傳統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在談及傳統教學法中,就提到3P的模式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是任務型教學法因運而生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在一節任務型教學法的課上,老師是用來輔助學生完成任務的以及維持正常的上課秩序,在學生完成任務的環節中基給予幫助,但是任務的完成主要是靠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老師是只是一堂課的輔助者和課堂管理者。
二任務型教學法以交際為目標,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漢語的目的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首先要會開口說話,學習漢語不是為了學一口“啞巴語”。但是怎么能做到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呢?交際練習必不可少,在傳統教學法中,并沒有大量豐富的交際練習。任務型教學法通過任務環的設計,讓學生置身其中,學會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積極地學習漢語,并通過交流的方式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學生的交際練習可以得到大量的訓練,交際能力會有很大提升。
三是任務型教學法融合了多種教學法的長處,相比較傳統的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是完全拋開了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這在對外漢語的課堂上是有利于漢語的學習的。相比較于情景法而言,過于強調結構和形式,情境的設立 為了結構和形式的學習,往往忽略了情境設立的目的性。任務型教學法沒有將語言的形式和內容切割開,將他們放在環節中一起學習,不會讓學生產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境說什么語言形式的問題。相比較游戲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也不失趣味性。任務型教學法通過任務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參與任務的完成,也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積極性。
3.任務型教學法的一般步驟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特點剛好能夠有效彌補它的不足。在現階段,任務型教學法的很多原則并不能完全很好地應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中,畢竟對于這種教學法的探索還在初級階段,比如任務的難度等級的合理安排亦或是任務的相依原則,這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對于其中的一些顯著性優點,比如真實性原則、意義優先原則、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原則、互動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原則等都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的弊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任務性教學法的原則,最關鍵的是如何將對外漢語與任務型教學法進行結合,也就是如何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任務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分為三個環節:任務前環節、任務中環節、任務后環節。
3.1任務前環節
任務前環節是布置任務的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首先要要分好組,以便于任務的布置和加強小組的團隊合作精神。將大的任務布置給每個小組完成,再布置每個組里成員的具體分工。教師交代學生要進行的任務,給出具體的情景和關鍵詞,將任務的內容具體化,對所布置的任務進行具體的示范。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一定會聚精會神地聽老師布置的任務,一旦不認真,是沒有辦法繼續這節課下面的環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必須要進行自學、討論、合作。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的中心地位和意義優先的原則。
3.2任務中環節
任務中環節是教學的中心環節。第一步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是學生學習課本的過程。與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是:它學習課本的過程是帶有目的性的,是為了解決老師布置的任務而進行的學習。這個過程就很好地將輸入和輸出結合起來,學生為了做到有效的輸出,就需要積極接受課本內容的輸入。此時,學生愿意主動跟隨老師完成課文的學習,課文只是語言項目的一個載體,學生要在課文里找到和學會能完成任務的句式。教師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給予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學會課文中的表達方式,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輸入。第二步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的環節,學生把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問老師,老師輔助小組完成任務,體現了互動性原則和學生主體地位。第三步就是學生進行任務的匯報,這一過程貫徹了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原則。每個小組都要匯報自己小組的成果,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發言。當一個組進行匯報的時候,其他小組的成員也要認真聽,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詢問其他組的成員關于這個小組的回答情況;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匯報情況記筆記,記錄學生的正確句式的使用狀況以及錯誤的地方,以便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詳細的點評。
3.3任務后環節
任務后環節是語言形式系統學習的過程。老師在聽完所有小組的發言,進行點評,這里的點評主要是發音、詞匯、語法運用得是否正確,語言的流暢性、得體性等等。老師要多鼓勵學生敢于開口說話,不能一味糾錯,否則會打擊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已經掌握的語言形式以及課文中的重點表達方式進行系統的介紹,對已經學會運用并與運用正確的語言形式進行練習,需要重點掌握。對于課文中其他的表達方式老師要做簡單的介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在主動性,老師的講解要適當,不可一味講解輸入。
4.任務型教學的啟示
任務型教學法的創新性和改革性為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任務型教學法的使用首先是我們需要有一本適用的任務型教學法的教材,這本教材一定是每個單元與每一課之間有聯系的,每一課是一項小的學習目標,最后的單元是一個大的學習目標,在完成前面幾課的學習目標之后,才能完成一個更大的學習目標。教材的編寫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單到復雜,與任務難度等級相契合。現在我國還沒有權威的對外漢語的任務型教學學法的教材,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教材進行任務式的教學。在現階段,對外漢語教師運用任務型教學法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這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教學原則以及教學過程,根據課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
任務型教學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作為依據,活動具有真實性。學生學習語言是為了在真實生活中運用,那么學生會對什么樣子的語言材料感興趣呢?毋庸置疑,語言材料要盡可能選取學生真實生活中能運用到的素材,再有就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真實的語言材料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動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會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實際上在一個班級里,什么樣子的語言材料是真實的呢?什么樣的話題才是學生感興趣的呢?我們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對于某一個話題,有的學生感興趣,有的學生并不感興趣,所以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學習需求,了解教材,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靈活應對。
任務型教學法是通過任務環的方式來串聯整個課堂,但是怎樣才可以做到任務的完成和語言項目學習達到同步,不使課堂只流于任務形式的完成,讓語言項目始終在任務的各個環節中運用到,最后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學會了這節課的語言項目。我們在努力開發任務型教學法的教材之外,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做的是:如何圍繞語言項目設計任務環,讓學生使用某一個任務內需要掌握的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如果對外漢語在這一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界的運用也會有突破。
5.結語
本文基于對外漢語分析了任務型教學法的產生的原因、步驟以及啟示,通過這些分析,不難發現,任務型教學法能夠在對外漢語課堂上應用有其必然性;所以我們需要加大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努力探索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當然了,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定有它自身的一些缺陷,但是我們要發現每一種教學法的優點,讓它的產生可以更好地服務對外漢語課堂。現階段對外漢語中關于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比較匱乏,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這項研究中,讓任務型教學法更好地服務對外漢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32.
[2]馬箭飛.任務式大綱與漢語交際任務[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4):27-34.
[3]王青.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初級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12):33.
[4]史凌.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初級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D].重慶:重慶人學外國語學院,2013:4.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00.
(魯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