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摘? ? 要】勞動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本手段,在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倡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今天,勞動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勞動教育的受重視程度并不如預期。勞動教育的主要實踐方式是勞動課程,但不僅限于勞動課,還可以在其他學科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化學學科作為一門與社會和生產實施相關的課程,與勞動自然離不開關系,因此,文章主要探討了STEM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如何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
【關鍵詞】STEM理念? 初中化學? 勞動教育? 有機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97
所謂STEM,指的是Scienc—科學、Take knowledg—技術、Engineering—工程以及Mathematic—數學的英語首字母的縮寫,這一教育理念源于美國,它的提出旨在培養具備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基礎的復合型人才。該理論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廣泛的推崇,但是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研究為時尚短,隨著近年的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新課標的提出使其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以STEM教育理念為指導旨在強化學生的科學素養,讓課堂教學更科學。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更加貼近,學生所接觸的不僅僅是化學知識,更包含數學、物理以及生物等諸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就化學實驗教學而言,除了常規的化學實驗,還有其他方面的實踐活動,因此立足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化學課堂,學生能夠實現對化學知識技能學習和其他學科及領域學習的兼顧,使初中生在學習中更能關注社會現實生活,以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在STEM理念指導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和勞動教育結合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勞動教育的內涵
強調從日常生活和勞動實踐中進行學習的教育方法在我國由來已久,從古至今,涌現出的無數教育思想和理念都包含了勞動教育?,F代漢語詞典將勞動教育解釋為:勞動教育即為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見,勞動教育是建立在生活實踐與生產勞動的基礎之上的,要想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對其實施勞動教育。在今天,勞動教育可以通過學校教育、生活教育和社會實踐來落實。伴隨著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現代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眾多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加關注,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符合社會標準,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步驟。社會的進步,經濟在發展,全社會對教育事業的推崇和重視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尤其要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就十分必要。就有關單位所發布的關于培養勞動素養的研究成果表明,勞動教育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能夠對勞動表現出尊重的態度,具備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在勞動實踐中獲得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并且可以主動參與社會生活中的各項勞動,主動提高勞動效率,能夠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等,為了實施更成功的勞動教育,就必然在當前的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索更有效的路徑。
二、STEM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的對策
(一)利用化學發展歷史滲透勞動教育
化學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學科,化學學科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它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息息相關,它的每一次突破都是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所有科學研究活動的背后都飽含艱辛,很多在今天看起來司空見慣的真理背后都離不開科學家們艱苦的付出。因此在日?;瘜W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展示化學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歷史讓學生對眾多化學家及科學家們的辛苦付出建立正確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使學生能夠以這些化學家為榜樣,學習他們身上可貴的品質,從而培養學生勤勞刻苦、踏實肯干、無畏艱難的精神。
(二)發掘化學應用價值,感知勞動內涵
化學這門學科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可以說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的支持,我們穿的衣服大多都是高分子的化合物,比如滌綸,還需要用洗衣粉、肥皂來清洗;我們所吃的米糧、蔬菜、水果都需要使用化肥和農藥;我們居住的房屋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而玻璃、鋼材等都是常見的化工產品;我們出行時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都需要燃料,燃料又需要通過化學工藝來提煉,等等。
單純地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非常無聊的,很容易讓他們感到枯燥和乏味,但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其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并且有意識地進行勞動教育,就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化學學科應用價值,從而促使學生參與到社會勞動實踐中的作用。如在課后作業中為學生安排回家參與家務勞動如洗衣服、做飯、炒菜等,觀察其中的化學變化;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提及的生活化學實驗來進行實踐操作。
(三)引導學生積極創新,體會勞動意義
化學學科在我們的生產與生活中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并且為社會經濟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價值,也進一步推動了技術革新。在中學階段的化學學習中,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目的還是要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但更為關鍵的是,除了讓學生能夠消化自身所學,實現實際應用以外,更要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積極創新,在實踐中積極觀察、思考,尋找創新的機遇,這樣一來學生所能體會的勞動教育的意義將更加深刻,而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素質也會進一步提高。例如,講完“水的凈化”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所學理論理解的基礎上思考:淡水資源稀缺,能否實現海水大規模凈化來補充淡水資源?引導學生展開創新思考,深入實踐活動研究。
(四)注重化學實驗探究,培養勞動習慣
實驗是諸多自然學科的基礎,化學也不例外,通過參與化學實驗,學生不僅能夠驗證自身的數學水平,更能夠在實踐操作中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并助推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形成。比如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實驗教學時,一般教師都會告知學生一些注意事項,如化學實驗材料的正確取用、實驗操作的正確步驟、實驗結束后的工具清洗等,這些都需要學生以嚴謹細致的態度應對。在實驗課前及課后,教師都要組織學生做好對相關實驗器材的準備、洗刷及場地的清潔工作,對廢棄的化學實驗材料也要妥善處理,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及習慣,學生的動手能力便得到了足夠的鍛煉。
總之,當前社會所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既要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也要強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為學生未來能夠成長為優秀的人才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