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錫印
摘 要:以人為本的概念在社會各個階層都得到了廣泛認同,以人為本就是以人類為中心的訴求,意味著作為實現高效率和促進可持續目標的關鍵手段,必須團結一致,動員和刺激人們的熱情和創造性。高中教育在培養學生個性、形成生活觀、形成價值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教學的管理是重要的問題。在新的課程標準中,為了達成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人本管理”為中心,對全體學生進行管理。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中教學;管理措施
以人為本的管理措施可以使教師有效管理學生,提高管理效率,以人為本的管理措施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對策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從而使中學生成為有能力的人才,滿足社會需求。
一、以人為中心的高中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最早在哲學論述中提出的,因為人具有社會屬性,是社會主體的總和,所以必須從個人的視角來挖掘個人的創造性,從個人的視角來回應社會的需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反映了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學生是教育的基礎,學生是教學的動力,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目標,要強調學生的個性和培養過程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想法,明確個人對社會的價值,把學生的理想和社會的理想結合起來,找到實現學生的價值觀理想目標的方法。以人為本是當前高中教學中的管理方式,是維護學校正常運轉,保證學生熱愛學校,教師熱愛工作的前提條件,所以,高中教學管理更要深入融合以人為本管理理念,融合現代教學理念,進行創新。
二、“以人為本”理念的高中教學管理重要性
以人為本作為傳統思想,出現在各個領域范圍中,是現階段人們重視的一種理念。現代經營界之所以采用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是因為以人為本的經營概念是傳統經營思想的核心。我國古代就開始注重以人為本,比如,孔子的仁愛,秦王朝因人情,明王朝注重賞罰,這些體現了管理哲學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比方說啟蒙教育中強調人人平等,這表明了以前的經營思想的中心有以人為本的概念。其次,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映了學校管理的性質,為了實現高品質的學校管理,學校必須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根據兩者的需求來進行管理。所以,教職工不僅是教育管理的對象,也是負責學生學習和日常生活的人。教師有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的雙重身份。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學校日常管理需要強化教師的管理和改善教師的工作安排。而且,響應新的教學計劃改革的要求,學生的優勢越來越重要,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工作環境。這樣,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映了學校管理的性質。再者,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創新教育的前提條件,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各高校開始創新,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成長。教學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在課堂上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活躍課堂,讓學生在課堂取得成就。對于教學管理來說,人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需要予以重視。在這一點上,管理是重要的問題,以人為本的想法是創新教育,尋找新的管理方式。
三、以人為本框架下的高中教學管理
(一)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對教學管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指導了教學管理的程序和目標。但是,由于傳統學校管理方法,很多高中教學的管理落后了,這些學校一般采用經營性的方法,學校的決策者是學校指導者,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只能服從呼叫領導的管理。當教師和學生出現不合作的情況,學校管理者將嚴懲。在這種權威的管理方法下,學校經營者只從學校發展的角度來管理學校,忽略了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管理者在管理教學時,忽視教師與學生的想法,過于重視規章制度,根據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導致教師與學生對學校產生不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
(二)價值取向不正確
要以人為中心來管理學校,就要更加重視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培養,積極促進教師和學生參加學校管理。但是,現在的高中教學,價值觀不完全的學校很多,學校的宗旨就是為學生提供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保證兩者能夠成長,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利益,將教師與學生當作是被管理者,強迫彼此遵守有關規定,教育管理應遵循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三)管理體制不完善
管理系統是高中教學管理的重要基礎,也是學校管理,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現在很多高中都沒有完善管理體制。這對高中教學的管理效率有著深刻的影響,一些學校所開展的管理制度導致學生與教師對學校不滿,阻礙了發展,學校很難取得實質性進步。盲目強調秩序管理時現階段高校的主要措施。另外,不完備的管理制度會給學校帶來單一而不恰當的管理慣例,由于缺乏人道主義的關心,教師和學生只會受到冷淡的規則和條文的影響,很容易引起老師和學生的不滿。
四、以人為中心的高中教學管理措施
(一)在管理中融入以人為本理念
高中教學必須要重視以人為本理念,在管理體制的運行中,應以學生為管理中心,重視學生的成長,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發展采用以人為本管理方法是很重要的。為此,學校應綜合調查學生的身心狀況,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必要性和生活上的必要性,強化學習管理和學生的生活管理。為了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接受教育,應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學校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學生心理,開設心理咨詢課程,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行為,注意培養和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素養。受高考的影響,學生與教師都有著很大壓力,為了讓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教學工作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在管理當中,學校也應該注意質量,教師也應該提高教學水平,教師不能被當作教育的工具,必須重視教師,改善學校環境,提高教師參與教育的組織化能力,促進教師的發展。
(二)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系統
學校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加強學校的人本管理。為了加強對學校的管理,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必須自主管理。鼓勵教師與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真正的解決問題。其次,在管理過程中,還要引進民主制度,讓家長參與監督,保證管理制度的運行,保證管理的科學有效,保證管理與學校發展相適應。比方說,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活動,邀請家長參觀學校,對學校提出建議,便于學校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以此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三)完善管理程序
在管理過程中,應將模糊管理與量化管理結合起來,模糊管理就是減少對學校管理的二進制邏輯思維,學生和教師不僅要滿足特定的要求,還要具備教師和學生能夠革新其教育方法的實際條件。數量管理就是根據所制定的標準,保證學校管理標準。通過這種互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實際需要,融入以人為本理念,加強教學管理。再者,進行隱性管理,就是指管理學校環境,包含系統、文化、關系以及外部環境等,完善整個管理程序,保證各個部分能夠達到最優化,保證整個系統的運行,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鏈。為了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意識,創新以人為本的管理體制,在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例如,學校在樓梯口等地設置意見箱,讓教師與學生匿名投信,管理者定期查看,開展交流會,探討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提高決策質量,擴大參與層面,將各種觀點集合到一起,讓管理者加強溝通,互相理解,形成一股相互推動的力量。
(四)建立民主管理中心
以前的學校管理,重點放在學校管理制度上,重點放在教師監督、限制、指導者上,這樣的管理優勢需要明確的規則、法律、責任,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權限。但是,最大的限制是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人性因素,那就是將人性化為理性,忘記了學校管理的一切以培養教師和學生,從而使教師和學生產生抵抗心理。根據小學、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的工作情況和特性,管理者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不應局限于管理,教師不應該是政治權力的消極接受者,應參與政策的制定。其次,還要提高系統的權威,彼此出現摩擦,減少費用,努力打造出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調動出教師的責任心,尊重學生的習慣。例如,學校管理者應定期了解各個教師的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調研,引導教師與學生共同管理,對好的管理意見進行鼓勵,給予獎勵。
(五)體現教師需求,開展有效的激勵
刺激是心理學中的術語,是指利用某種刺激個人行為,調動人們的主動性、熱情和創造性的過程。在多年的研究中,著名的美國科學家威廉·詹姆斯發現,人類正常能力和積極性能之間存在著50~60%的差距。也就是說,如果生產性通常為30%的話,受到刺激后就可以達到80~90%的生產性。也就是說,人的變化能力和業績的大小受激勵程度的左右。有效的獎勵,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也可以提高管理質量,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保障。獎勵措施的有效性取決于滿足個人需求的程度,人類的生理需求是以5個層次來實現的,可以充分滿足教師的基本需求。作為文化水平高的知識分子,尊重和個人發展是其最典型的內在特征。因此,在鼓勵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基礎上,必須理解各級別教師的需求,理解教師的想法。例如,學??梢赃m當安排下午茶,鼓勵教師在一起交流探討,放松身心,共同交流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將物質激勵與制度聯系起來,實現保障目標。企業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保證物質激勵有章可循,增強物質激勵的權威性。
結束語
一般來說,在現在的環境中,教學思想和教學課題逐漸多樣化,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用于教育管理中,堅持獨立發展的理念,尊重學生的能力和差異,培養具有優秀專業資格的人才,將其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并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昊.高中教學管理如何落實以人為本[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9):161-162.
[2]王瑞梅.基于以人為本加強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戰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