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霞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刻,從表面的方法到學科性質,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觀念和方法的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對于小學數學課堂而言,問題導向教學法不僅符合數學學科性質,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那么,如何結合教學實際,更好的在數學課堂上應用問題導向法則成為每個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向教學法;教學效率;數學思維能力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心臟,不可否認,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沒有問題參與的數學教學是缺乏靈魂的,就像缺了水了魚兒,注定存之不久,行之不遠。另外,問題意識和問題思維也是數學能力的必備因素,培養學生的主動的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是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而問題導向教學法便是以數學問題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問題中探究數學規律,習得數學思想的教學方法,而小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活躍的最好時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問題導向法對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意義重大。但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扔處于較低層次,缺乏一定的問題意識,并難以認識到問題思維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把握數學學科特點,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以適當的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基于此,筆者將從“問題導入,激發興趣,問題情境,活躍思維,發現問題,提高能力”三個方面入手,對此展開具體闡述。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把握住課堂導入的節奏,對課堂教學而言,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那么,對于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一個扣人心弦的導入過程對其進一步主動學習至關重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問題導向法為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問題中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從而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以問題導向法為指導,并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首先,教師應從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入手,并通過合理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新知識展開思考。比如,通過一些簡單的口算題作為開場,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并適當加大問題的難度,激活學生的計算思維,使其對新知識產生一定的思考。之后,再通過具體的生活實例加以引導,讓學生以估算和筆算兩種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再課堂上交流討論自己的答案,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讓其自主推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簡單的練習題鍛煉學生的掌握情況,并聯系教材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和歸納。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問題情境,活躍思維
問題情境是問題導向法的核心,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的關鍵。合理的問題情境,能夠有層次、有梯度的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習得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為數學能力的提升鋪平道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平形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以問題情境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多媒體圖片的方式進行導入,為學生展示兩個圖片,分別是長方形草坪和平行四邊形草坪,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出自己對兩塊草坪面積孰大孰小的相關思考。之后,教師應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展開層層思考,比如,“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哪些聯系?”讓學生在面對問題,自由結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合作分析并解決問題,經歷觀察、分析、動手操作、驗證的數學一般過程,從而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課堂上展示本組的學習過程。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相應的點撥,從而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系統的認識,在探究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發現問題,提高能力
問題解決不是數學學習的終點,而是一個新問題產生的起點。沒有什么比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更能體現學習能力了。因此,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問題導向法為指導,通過合理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自主提問題的欲望,從而使其在不斷的提問和解決問題中增強數學能力。
例如:在上數學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以問題導向法為指導,通過合理的數學活動來展開教學。一方面,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入手,問題設計略高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在每個知識點講述完后,以問題的方式結尾,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其他有用的數學信息,提出自己的疑問。另一方面,也要組織學生開展“知識大提問”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熟悉的知識提出自己不同程度的思考。比如,對圖形運動問題,除了平移、旋轉、軸對稱外,還有哪些運動形式呢?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相同領域的問題進行分組合作思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在其疑問之處進行點撥,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主動意識,也能夠在無形中增進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問題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對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一次有益嘗試,而且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在新課改理念的深入落實的廣泛背景下,每個教師都應以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為目標,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勇于創新,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同時,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為進一步應對教學形勢的新變化做好一切準備。
參考文獻:
[1]張鳳茹.探討問題導向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102.
[2]賀洪嬌.問題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5):90.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第二小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