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的小學數學單元的布置傾向于傳播知識,教育和測試,導致教師很難綜合考慮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為進一步完善小學數學教育,有效地從整體上實施單元教育,教師是需要做到整合單元知識點,構建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實施系統化、有針對性的教育。基于單元整體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包括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確定課堂重點難點、構建知識體系、整合數學思想、拓展課后拓展等方面,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實踐
引言
教育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和人類潛能的發展而存在,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取向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手段支持,而單元教學模式的出現,為教育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框架思路。因此,研究者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與小學數學課堂實踐相結合,大力的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1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定義
小學時期是為學生打基礎的時期,學生通過小學時期的知識學習,逐漸形成了對于世界的認知,構建起了基礎知識網絡,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能力體系,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根基。無論是哪種教學,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都是教材內容,教材是學生新知識的源泉。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每個單元有一個主題,在單元中出現的各種類型的課程和相關練習、活動都以主題為線索貫穿在整個章節中,用這樣的教學邏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每個課程中重要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整體單元教學強調單個模塊與單個單元之間的聯系,學生更容易掌握促進自己知識的“重組”和“構建”的能力,以及整合新知識與現有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縱向組織和橫向組織的教學模式全面發展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推導能力、驗算能力,從而增強邏輯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提高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2.1明確單元目標,找準教學方向
小學的學生們通常是處于各方面都不太成熟的階段,無論是做事情還是想事情都不能照顧到全面,這也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出現丟三落四、馬馬虎虎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在授課之前明確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保障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學習目標。一方面,單元整體式教學需要教師提前熟讀了解所要教學的整個單元,從整體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以及作業布置等等相關教學設計。小學生尚且處于身心發展階段,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教學環節,還要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程度設計適當的難度。教師的片面了解會導致教學效果降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給學生設置最近發展區,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整個單元進行有效的預習和復習。教師在對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后,可以將細化的學習任務分成預習和自學兩個部分,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完全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同時,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總結梳理,一起回憶單元知識。例如,在教授“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時,教師首先要確定該單元的總體教育目標。即需要掌握小數的概念,表達形式,小數、整數、分數的區別。最后將總體目標細分到每個課時的目標,將所學的相關知識點與本單元的知識相結合,構建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
2.2巧用思維導圖,強化數學概念
數學是一門結合數字和圖形的學科。思維導圖的作用和好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地學習數學,提高數學成績,還可以傳播數學中的邏輯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能力,促進其他科目成績的快速提高。數學思維導圖由五個元素組成:顏色、線條、形狀、聯想和想象力。數學思維導圖的開發和使用會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形成思維框架。比如,在學生學習軸對稱與平移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可見的軸對稱情況,讓學生觀察分析其特點,再區分平移和軸對稱。最后,教師再畫思維導圖,有邏輯地總結軸對稱和平移的知識點,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其概念整合知識點,然后自主設計思維導圖,從而可以在之后的學習中快速的區分圖形。因此,教師應該給予思維導圖一定的重視,利用圖畫羅列有聯系的知識點,繪制單元知識主線,標記這一單元的重難點,構建知識框架。
2.3關注預見,保障課堂實施
小學生身上有很多的不定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單元的整體教學與正常的課時教學指導要求不同,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有一定時間和空間才能體現學習成果。因此,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與教育效果預見有關的保障實施,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合理的調整以有良好的教育反饋。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維,對決定進行的事件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反省,發現問題進行反思并不斷改善。在學習初期,教師設置情景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先回憶相關知識點,再讓學生處理這些信息,在腦中加工優化,提取關鍵性知識,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在學習中期,知識的遷移和重新構建是深度學習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學生需要對教師的問題進行推斷,并建立相應的知識系統。教師通過對比自己的任務和學生的表現預測是否已經達到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在教學環節中,或是平時的測試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記錄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動態的,不僅可以向教師清晰地體現預見效果和實際達成之間的差距,及時調整教學措施,還能幫助學生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評估,調整自我認知結構,發展認知技能。
結語
數學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主科目,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性,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適合學生的活動,整合現代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有助于統一多種教學方法,增加有限的上課時間,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鞏軍曉.單元設計教學法助力盲校小學數學幾何與空間核心素養提升[J].新課程.2020,(43).109.
[2]李呈.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9,(1).27.
[3]吳瓊靜,謝一玲.抓住結構性聯系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以人教版數學教財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為例[J].遼寧教育.2021,(5).33-36.
[4]左時均.大觀念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分析[J].魅力中國.2020,(37).191.
作者簡介:王帥(1979.05-),男,山東陰縣人,大專,研究方向: 小學數學
山東省肥城市查莊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