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云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質量,引導同學們快速高效率的掌握閱讀技巧,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群文閱讀開展的具體方式。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環節的設定,引導同學們在饒有興趣的基礎之上可以對教師本節課選擇的群文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進而更加高效率的實現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質的主要途徑。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采用單篇文章閱讀的教學模式,隨著新課標的推廣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對學生語文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都能實現進一步的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一、選擇文本,確定群文閱讀議題
確定好群文閱讀議題是第一步,也是整個閱讀教學中能起到引領作用的關鍵一步。我們要依靠精準且符合教學需要的議題來形成一個整體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文本內容、作者、體裁、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在進行整體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教學目標統一進教學整體中,把“文本互文”當做最高原則來遵循。善于將語文教材融入教學之中,形成群文閱讀教學的自覺反應,才能將最精當的閱讀技巧在潛移默化中傳達給學生。
例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面對《魯濱遜漂流記》的閱讀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藝術特色以及把握中心思想時應當有意識地進行輻射式教學。所謂輻射式教學,就是尋找一系列與《魯濱遜漂流記》相似的文章進行統籌分析。將所有相似文章統一進這篇閱讀的教學中,最為顯著的好處就是能覆蓋此類教學文章,讓學生對此類文章有更加完整清楚的了解。在選擇文章時,一定不要泛泛選擇,而應該選擇風格和寫作手法相同的課文,如此,互文性閱讀教學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意義。將對文本各個層面的解釋統一于閱讀教學的整體中,著力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像《格列佛游記》《荒島余生》等都是與《魯濱遜漂流記》進行群文閱讀的最佳篇章,所以,教師的閱讀知識是否全面很大意義上決定著群文性閱讀的價值。具體實施手段是先找出類似的情節,例如魯濱遜的漂流軌跡和格列佛的游行軌跡。在軌跡線路上填充途中所發生的故事情節,然后對比分析情節的表現和人物特點,最后再次進行整體敘述,以便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
二、研究讀寫結合,實踐群文閱讀效果
要想更加高效的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教師就需要引導同學們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精選類似主題的文章,引導學生有序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感悟,然后及時有效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寫作練習活動。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感悟及時記錄下來。通過群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這種形式可以更加高效率的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體驗,更加有針對性地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斷寫作感悟的過程中,獲得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此同時,群文閱讀活動和寫作練習活動進行結合,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利于更好的開展語文素質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在不斷感悟體驗中獲得寫作靈感,在寫作實踐中,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找春天》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同學們回顧上一節課所學的景物描寫的兩首古詩,在景物描寫體驗中進入到本篇文章的閱讀學習中。春天來了,它給同學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通過一系列比喻修辭手法的應用來感悟春天的美麗。同學們通過閱讀和欣賞已經在心中明確了春天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他們對于春天也獲得了進一步的感觸體驗。為了引導同學們將在景物古詩中體會到的情感以及本篇文章中的閱讀情感很好地進行融合流露,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同學們開展寫作練習活動。教師可以給予同學們命題作文《我眼中的春天》。布置題目以后需要向同學們明確寫作要求,用上一句或兩句學過的景物描寫的詩歌,恰當的運用修辭手法來描繪美麗的春天。同學們通過寫作活動的練習就有效的應用了之前所學的知識,又很好地將多篇景物文章,自己獲得的感悟流露于紙上。通過將群文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進行融合,可以有效地體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習原則,能夠更加高效率的促進接下來群文閱讀活動的長久開展,引導同學們喜歡上群文閱讀活動,從群文閱讀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和知識。
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與其他閱讀方法的目的一樣,群文閱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在主題相似或者相反的文章中,提取關鍵信息,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對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具有關聯性、對比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多個閱讀文本中,進行對比、分析,逐步提取有效信息。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雖然文章內容主題相同,但在細微之處,每篇文章的風格、遣詞造句、寫作方式等,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同”中發現“不同”,培養他們深入思考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教學神話故事類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神話故事,內容不限、體裁不限,讓他們在自主搜尋的過程中發現不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很多民間習俗、也擴展了他們的文化視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被激發了出來。對此,教師在設計群文閱讀的問題時,要突出問題的關聯性和比較性,同時這也是群文閱讀的突出特點。同樣在寫景的文章中,《鳥的天堂》《海上日出》《觀潮》等,它們的寫景方法和中心內容有什么不同。如此一來,學生對寫景文章的描寫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掌握了相關的閱讀和寫作的方法,不僅如此,對文章內容也逐步了熟于心。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隨著最近幾年所執行的新課程標準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改革和整合。閱讀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提高其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成長、發展都具有重大的影響。小學教師要充分挖掘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有利作用,讓群文閱讀充分發揮作用,幫助學生逐漸把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從而使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克娟.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20(12):66.
[2]王敏.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31.
[3]韓柳茹.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