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嫻


【摘要】數少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數與形是數學世界的兩大基礎之石,而兩者之間既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呈現出彼此交融呼應的關系。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現象、數學原理、數學思考、數學問題,均可以從數與形的轉換、提煉及演變中切入。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從以數導形、以形助數兩個方面,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法的應用。敬陳管見,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形結合;應用策略
數形結合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有效釋放數學學科的魅力,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的豐富與有趣,從而點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數形結合法的應用,有利于驅動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們將已學的幾何知識、數量知識融會貫通,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良好狀態。數形結合法的應用,能極大拓展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視角。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可通過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從“因”找“果”,由“果”找“因”,讓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更加多元與高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應用數形結合法時,應遵循數形結合思想的思維類型,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們掌握數形結合法的應用方法,從而達到“不教”的根本目的。
1、以數導形
借助于數量關系,從而推導出圖形的“樣貌”,以圖形的大小、形狀、特征等,直觀而具體的映射出需要求解的數量關系,進而可快速加以計算,減少誤差,提高學生們的解題效率,讓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變得自信且快樂。事實上,在高中學習中,學生們學習的大量知識點,如函數中的三角函數、常數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對數函數、指數函數、冪函數等等,都可以通過數量關系,或者是函數中出現的關鍵信息,在搜集、判斷、提煉、整合后,轉化為圖形,以圖形加以判斷、歸類、推理、計算,刪繁就簡,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比如說,函數f(x)=2x+3在[2,5]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學習中司空見慣的問題。求解函數的最值,乃至于對于函數模塊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們來說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學生不善于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學習中“按部就班”的加以計算,或者是通過“代入式”的方法展開計算,這不但導致學生們在函數知識學習中費時費力,且產出效益不大,錯誤率居高不下。
不難想象,當學生們對題目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其結果卻是錯誤的,這無疑極大打擊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不善于情緒調節,有的學生缺乏學習的柔韌性,在學習中受阻后,難免自怨自艾,或否定自我,或畏懼數學。其實,通過簡單的圖形轉換,如圖1所示,可一目了然看出函數具有單調遞增性,因此,在[2,5]內,在x=2時,函數取得最小值;當x=5時,函數取得最大值。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無論是簡答的題目,還是較為復雜的題目,都應引導學生們學會從數量關系中畫出草圖,以數助形。讓學生們養成畫圖分析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對于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深入利莫大焉。除函數外,方程類知識點,如直線方程、圓的方程、圓錐曲線等,統計、概率知識,空間幾何體等重點內容的學習,都離不開數形結合思想的有效應用。
2、以形助數
以形助數,顧名思義,通過圖形對數量關系加以研究,讓數量關系變得直觀具體。相對來說,以形助數難度較以數導形更大一些,需要學生們具有一定的數形轉換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說,在集合知識的學習中,出現以下題目:三年二班共有50名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甲、乙兩項競賽活動,每人至少參加其中一項。其中,參加甲項的同學有30名,而參加乙項的學生有25名。那么,僅僅參加一項競賽活動的學生共有多少人?對于這個題目,學生們在常規思維作用下,一般是設置未知數x表示參加甲乙兩項的學生,列出計算式:(30-x)+x+(25-x)=50,求得x=5。當然,這個問題不算復雜,學生們即便不借助圖形,一樣可以快速解答。但是,對于復雜一些的題目,以形助數的價值就極大體現出來。且通過以數助形,還可以對解題過程加以檢驗,從而讓整體題目都變得“清晰”起來。
比如說:一個公司有48人,都參加公司舉辦的趣味性小活動,活動分為A、B、C三項,每人至少參加其中一項。報名結果統計下來,參加A項的員工28人,參加B項的員工25人,參加C項的員工15人。同時參加AB兩項的員工8人,同時參加AC兩項的員工6人,同時參加BC兩項的員工7人。請問,參加ABC三項的員工有幾人?對于這個題目,有的學生不假思索,套用公式,以P為全集:P(A)+P(B)+P(C)-P(A∩B)-P(A∩C)-P(B∩C)+P(A∩B∩C)=48,因此,28+25+15-8-6-7+P(A∩B∩C)=48,求得P(A∩B∩C)=1。果然如此嗎?學生們沒有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盲目套用公式,使得運算結果出錯。而畫出圖形,如下圖2,我們可以將計算的結果代進去,再反過來加以驗算。此時,不難發現,當P(A∩B∩C)=1時,僅僅參加A項活動的員工為13人,僅僅參加B項活動的員工為9人,僅僅參加C項活動的員工為1人。而公司開展的活動,按照圖2所示,一共可劃分為7種項目,這樣一來,求得公司總人數是45人,并非48人。看似套用公式立刻得出的答案,其實在應用圖形分析后,不能反推,這就說明公式的套用存有缺漏之處,亦或者題目的設置出現問題。數學學習,能正向求解,亦能反向推理,這才能真正的分析問題,深入了解問題。
結語:以數導形,以形助數,隨著學習的深入最終發展為數形變換,這對于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意義重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用數形結合法,應培養學生們實事求是,嚴謹客觀,善思善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助力學生數學學習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數形結合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胥婷.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