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倩
摘要:數學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鑰匙,新一輪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新課改的主要目標,旨在解決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新一輪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不僅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質、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推動學生實現終身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172
引言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道路上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未來的全面發展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也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的系統性、深刻性、敏銳性,而這既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質、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對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當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將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貫穿到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習題訓練、參加數學綜合實踐的過程當中多發問、多質疑、多探索,進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數學課堂在不斷進行課堂創新的過程中,能夠用現代化教學思維思考課堂教學新形式,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其獨立思考能力為培養基礎進行教學問題的開展,突出其主體性。讓學生進入自覺思考狀態,并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展開不斷的聯想和創造,從而形成重要的創新能力和數學思維空間。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在應試教育下的教學理念中,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教師講課,這種教學方法使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到的知識也局限于課本,不能靈活運用,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要想打破原有的教學現狀,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最終的教學宗旨。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巧妙地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多動腦、勤思考,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的思考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才會記憶深刻,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鞏固知識基礎,建立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抓住課堂教學重點,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建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獨立思考能力需要學生具有穩固的知識基礎,并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對問題進行合理展開,逐漸形成數學知識之間的有效連接。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踐,也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建,逐漸讓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欲望,進而達到良好習慣的養成。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找到解題方法的同時,應當讓學生自主總結解題過程,在不斷鞏固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三)傳授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教師教會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比僅僅教授學生某一個知識要實用得多。小學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促進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梳理完善學習的知識點。例如,教師在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的時候,如果開門見山地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告訴學生,讓學生去機械地記憶,就會導致學生在被動接受新知識,從而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提前設計好方案,利用提問和實踐操作等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和思考。教師可以找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實物讓學生來數一數他們分別有幾條邊,幾個角,每條邊的長度是多少,每個角的角度又是多少,讓學生通過親自測量來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經過比對之后找到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此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實踐操作測量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思考一個新的事物,學生在今后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會第一時間想到通過實踐測量來發現規律并進行獨立思考,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教師激勵評價,形成獨立思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在課堂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指導和評價的過程中,應當采用激勵式評價。運用委婉的語言和幽默的話語,逐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讓學生感受自主解決問題的幸福,并逐漸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疑問,在解決問題中形成重要的數學素養,讓學生敢于挑戰有難度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潛在數學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當前社會發展所必須的能力,只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可以不斷地推陳出新,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學習創新的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學習思考中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質量,為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文秀,公為棟.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91-92.
[2]張曉娜.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J].讀寫算,2021(01):111-112.
[3]賴慧卿.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壕子口街道第五小學校